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影视"星"的暇想

(2009-01-24 07:01:24)
标签:

侃电影

娱乐

艺术

文化

校园

随笔

创作

思想解放

分类: 电影世界

影视“星”的暇想

在博客中国看到“海菱”的文章,标题是“中国电影青黄不接”。我以为她是谈电影创作如何青黄不接的,看了开头才知道原来她是谈演员的。说实在的,在演员问题上的“青黄不接”,她说得对,但也只说到了皮毛。其实中国电影真正的青黄不接是表现在编剧和导演上。说到演员的“青黄不接”,我感受最深的是葛优,五十多岁的老头子了,偏偏要演小青年谈恋爱,真是恶心到了家。这个也不去说它了。

我想说的一句话是:好导演造星,庸导演用星,坏导演砸星。

哪个曾经红得遮天敝日的明星不是造出来的?演员的命运和机会全系在一个好剧本的好角色身上。举个最明显的例子,李幼斌在成为一线明星之前演的戏真是多如牛毛,而且绝大多数还演的都是主角,他遇到的导演也并不弱,可是他就是出不了名。为什么?因为他摊不到一个好角色。然而时来运转,他一下子接到了《亮剑》里李云龙这个角色,这一下子他就火了,也一下子蹿升为一线红星。所以,当着记者采访时问他如何演好李云龙这个角的时候,他说了句肺腑之言:剧本怎么写的我就怎么演的。不用举更多的例子了吧?其实,所有的明星红的过程都说明了这一点,遇不到好剧本、好角色,他就是使出吃奶的劲头也无法真正的红起来。个别的所谓“星”便只好靠绯闻来造。比如那个制造出“艳照门”的家伙,一部好角色也没创造过,不是也凭着脸蛋子和绯闻蹿红了好一阵子吗?可那终究不是长久之计。说好导演“造星”,就是说他也是借助于好剧本里塑造的人物来导戏的,剧本中塑造的人物的“戏”给到了份儿上,那星就造出来了;至于庸导演“用星”,这是我们常常听到和看到的现象,自己的片子为了卖钱,就只好请大腕、请明星来“保票房”,我们从他们的嘴里最常听到的话就是“没有一线明星,这片子要进市场保成本很难”、“这个戏必须得请某某某大腕来演才行”等等,这样的导演不是靠自己的作品去造星,当然他也就只能属于“庸”类的导演了;同样是一个大明星,可是遇到水平不怎么样的导演,也会“演砸”了。是这个明星大失水准还是“拍摄资金”没给到份儿上,只有鬼知道。但是我更倾向于认为,这是剧本水平不到位或根本就在于导演无水准的必然,这种情况下便只能出现“砸星”的恶果了。

所以,中国电影要想摆脱青黄不接的局面,首先要看的还不是演员,而是编剧环节和导演环节。那两句带有“魔咒”性质的话“剧本是一剧之本”和“电影是导演的艺术”,此时不用更待何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