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旅游文化 |
分类: 文化乱谭 |
西安纪事[3]
法门地宫的秘密
找到了去法门寺的车,我便跳了上去。
我是从新闻里和画报上知道法门寺的,因此非要前去亲眼看看这个埋藏着盛唐宝物的地方不可。法门寺在陕西的扶风县,地处该省的西部,使点劲就到甘肃了。路上,导游怕我们寂寞难耐,讲起了陕西的八大怪:房子半边盖,帕帕头上戴,锅盔像锅盖,面条如腰带,女子不外嫁,秦腔吼起来,无辣不成菜……这“怪”据说后来还演变成“十八怪”、“三十六怪”,多得让我记不过来,只记住了“板凳不坐蹲起来”。所谓的“怪”实际上是最具地方特色的民风民俗。很值得细品细嚼的。
法门寺虽然地处陕西的西部,但是游客络绎不绝。
据说,法门寺在千年的战火中多次毁于兵灾。到解放初便已经只剩下一座宝塔了。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一夜暴风雨便彻底摧毁了它。法门寺荡然无存。当地的老百姓不甘心,便积资重修。不料在清理宝塔地基的时候偶然发现了一个地宫。他们立即报告当地的文管部门。经过勘查发现它是从未发现的地宫。考古部门的注意经过仔细的发掘,终于打开了地宫的秘密,从里面清理出了两千多件盛唐时期的稀世珍宝。按照地宫时的石板上记得写的目录对照,一件不缺。最为重要的是地宫里的有佛祖释迦牟尼的真身指骨舍利。这个发现轰动了世界。于是,重修法门寺的便一下子上升为国家行为。宝塔不但依原样重建,而且保留了原样的地宫,在地宫的外围又复建了一圈地宫,看上去金壁辉煌的。与此同时,依照盛唐的建筑风格,在法门寺的遗址上复建起了法门寺并且特别为地宫文物建起了规模不小的“法门寺珍宝馆”,陈列发掘出来的那两千多件出土文物。
这真是法门寺的兴事。
游览法门寺,使我见到的不只是这两千多件盛唐的珍宝,最主要的是让我体味到了盛唐的繁华和荣耀。因为许多文物是大唐的番属和四海邻国进贡的珍品。制作的精神,令人赞叹。
在法门寺,我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