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杂谈 |
分类: 文化乱谭 |
端午终成国家节日
今年的端午是新中国第一次定为国家节假日后的法定假日。
中华民族的文化对东亚的幅射和影响之深,使得某些国家竟心生歹意,企图窃为己有,例如韩国。正是韩国的抢注世遗,才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如果我们不对自己的民族文化遗产加以保护,它就真的会受到威胁。经过有识之士的大声疾呼,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事项才终于提到全国人大的议事日程。
但是,我们不能满足在这个层面上。
经生产方式几百年上千年的积淀和演化,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节日几乎都简化成了一个字:吃。春节是饺子(交子),正月十五是元霄,二月二是猪头肉,五月五是粽子,中秋的九月重阳是月饼……当然这与过去物资馈乏有着不可分的关系。然而当着我们物资开始丰富起来的时候,我们又在多大的成份上重视起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呢?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传承的是它的精神。
有人说端午节成了爱国主义教育日。不对吗?爱国诗人屈原的投江,显示了一种气节,人民怀念他从而有了划龙舟、投粽子的习俗。吃粽子是架构在怀念屈原的基础之上。所以,端午节的内涵就是爱国主义,这正是中华民族得以生生不息,得以在任何风浪中都能够巍然迄立的根本。
祝各位端午节快乐!
把民族节日变为狂欢节,使其拥有更丰富的文化和娱乐色彩,使节味浓烈起来。这当然好。全民积极参与进来,一起乐,一起疯,在娱乐中施放我们的情怀,这有什么不好呢?尤如端午节的赛龙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