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旅游杂谈 |
分类: 文化乱谭 |
豫之旅[3]
开宝寺铁塔的见证
开封铁塔,是人们的习惯称呼。
铁塔位于开封城东北的开宝寺。打开开封的地图就可以发现,开封的名胜古迹几乎全部都集中在城区里,所以完全可以自己前去,自由的游览。出了玉祥大酒店的门便迎上来一位“的哥”。开封城与别的城市不同,满城奔跑的是三轮车和“摩的”。蹬三轮的人中年龄不齐,二、三十岁到五、六十岁的都有,白发苍苍的老头老太太也不鲜见。迎上来的这位三轮“的哥”大约三十来岁,听说我要去开宝寺,便十分热情地说:你干脆一勺烩,把天波府和龙亭也跑下来吧,都不远,你给我七块钱车费就行。我原本是打算乘公交车的,让他这么一说便乐得不去挨挤上了他的三轮车。坐在车上观览市容的同时,听他滔滔不绝地介绍着开封,很是一种见识。我问他,你怎么蹬上了三轮?他说:不满你说我是下岗的,不蹬三轮干嘛呀?开封百分之九十的企业都黄了,就都出来蹬三轮了。咱们工人不像农民无岗可下,再没法儿还有一亩三分地可种,工人一下岗就啥也没了,我家里还有两个上学的孩子呢。他的话让我一时无语。这位“的哥”却十分乐观,说:我代表着开封的形象。我的热情就是开封的热情。
开封的路况不好,沿街的房屋也大多破旧,不知为什么城市建设如此滞后。
进开宝寺的时候,我掏出了身份证,因为国家规定六十岁以上的人可以半票。在门口却遇到了两件令人哭笑不得的事,一件是半价的票在票面之外让售票员多要去两块钱,连理由也不给。我抱着出门在外莫多事的原则,没有跟售票员理论;第二件是“的哥”说从门口到铁塔跟前的路很远,你这么大岁数了我可以把你一直送到铁塔跟前去,我问他可以吗?他说可以的,谁知看门收票的人却死活不让,别一位收票的人又坚持让“的哥”把我送进去。看着他们两个快吵起来了,我主动下了车,自己走进去。我进去之后,不久便看到有些老人还真的乘坐三轮直接进了园子,看来那位把门的人看我不顺眼了。呵呵。
从山门到铁塔的路的确很远。
建于北宋皇佑元年(公元1049年)的“铁塔”其实是一座砖塔,只因为通体呈现出铁锈色而被人们称为“铁”塔,这个称呼居然从北宋时期一直延续下来长达上千年。据介绍,铁塔是开封市仅存的四处真古迹中的一处,其余的三处分别是“山陕甘会馆”、“延庆观”、“繁塔”。此塔十分的雄伟,砖雕也十分的精致,艺术价值很高。塔从外观看计十三层,高55.63公尺,可以攀登,不过要另行购买登塔票。铁塔保存完好,这真是一个奇迹。因为在上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中国经历了不知多少战火和自然灾害的磨难。然而,它就象我们这个民族一样,巍然屹立着。
这宝塔之珍贵,后来还上了银行发行的票子。
沿开宝寺的中轴线,穿越铁塔继续东行可见一片清沏的小湖,湖面上筑有雕梁画栋的楼台亭阁和长廊。据说,这处新的景观是1998年由英藉华人何英隹捐建的,以资纪念他的先祖何栗。何栗是北宋徽钦二帝时期的宰相。靖康年间金人攻进时为宋王朝国都的汴京(亦即今日的开封)时,何栗与徽钦二帝一起被金兵掳走。他们被押送着,经过长途跋涉到达如今的黑龙江省的黑河一带。何栗在金营中不堪屈辱,绝食自杀殉国,死时年仅39岁。可谓一代忠臣。
铁塔见证了北宋王朝的辉煌和衰败,也见证了我们中华民族一千多年来的艰难历程。仰望铁塔,感到真是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