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肖尹宪
肖尹宪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6,001
  • 关注人气:3,05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集结号震天吹响

(2007-12-21 07:18:55)
标签:

学习公社

分类: 电影世界
集结号震天吹响

     我观大片《集结号》

集结号震天吹响 

 

    长春放电影院的徐老总在第一时间邀请我们去观摩冯小刚的贺岁大片《集结号》。一句话,震撼、震动、震惊。影片有几处催人泪下。当着影院的灯光亮起时,我情不自禁的鼓起了掌。

    这是我期待已久的真正的中国大片。

    我预测:冯小刚的《集结号》,将会横扫华表奖、金鸡奖、百花奖、五个一工程奖和大学生电影节奖。并且也必将横扫票房。

    我之所以给它如此高的评价,基于以下几点:

    首先,是这部影片选择了一个独特的题材角度。我们已经买惯了过去那种表现战争的模式,敌我双方营垒分明,英雄人物气势轩昴。这部电影则围绕着集结号作出了一篇可歌可泣的文章。表现了中国军人高度的纪律性和人在阵地在的坚强意志。团长怕大部队被敌人咬住,没让司号员吹集结号,牺牲了九连。九连的四十八个人浴血奋战,也要等待那个号音的响起。然而除受了重伤的连长谷子地之外,全部壮烈牺牲了。他们的死,没有人证明,谷子地自己也是因为穿着敌军的服装而被误认为是俘虏。原来建制的部队番号整编没有了,原来部队的人员也大多牺牲掉了。九连这四十七个烈士成了失踪人员。谷子地的余生就要为他们正名。当着最后这一目标实现,解放勋章在烈士墓地放下来,司令员命令司号员吹响了集结号。这迟到了很久的集结号,催人泪下的召唤着他那些英魂归队。这就足以震撼人心的了。选择独特的角度表现革命战争的题材,过去仅见过《逆风千里》。这次,真有一种久违了的感受。

    其次,这部影片一改以往所谓大片的胡编乱造,回归到了人们关注的历史和现实。被《无极》、《英雄》、《满城尽带黄金甲》和《墨攻》等等所谓大片搞倒了胃口的观众们完全可以从这部影片中品尝到真正的中国大片的色香味。这部影片战争场面和气氛营造得真实而恢宏,却不血腥;人物鲜活平实,却不失伟岸;画面充满着强烈的视觉冲击,却不失真实。在战争气氛的营造上它盖过了一切已有的例如“三大战役”等所谓史诗性的战争大片。这里尤其要提到它的摄影指导吕乐。吕乐的摄影在这部影片中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无论是画面气氛的营造、构图色彩的把握和镜头运动,都为这部影片增加了特殊的艺术魅力。

    再者,《集结号》让我们记住了谷子地这个人物,不象《投名状》记住的是大腕。究竟是记住角色还是记住明星,这是区分影片艺术功力的一个试金石。我同意有的同仁的说法:真正优秀的导演并不靠大腕的名气造势,而是靠自己的艺术作品发现新的演员,推出新的明星。值得注意的是,这部影片给人最深刻印象的,是我们过去从未见到的人物:指导员王金存。他由开始的因为胆小而蹲禁闭和后来负责任的一句“我没有听见吹号”,到最后拉响导火索,与其他四十六位牺牲的战友一起丧身废旧的煤窑,令人肃然起敬。

    这是一部艺术大片。

    当然,它不是没有缺撼。作为电影艺术,它的风格在个别地方显得不大统一。它的细节也有个别的地方出现了失真。但是这无损它的撼人心肺的艺术魅力。尤其是冯小刚对编剧劳动和演员劳动的尊重,令我肃然起敬。

    我个人认为,通过这部影片足以证明冯小刚已经成为当今中国电影的领军人物,有资格坐中国电影导演头把交椅的。

    最后我最想说的一句话是:看了这部电影,因为各种原因“流失”的50后、60后、70后、80后、90后的人们,你们听到集结号了吗?请归队!

    集结号在响,响彻云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