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生活
是个人物[3]
C是怎么进的电视台,没人知道.
据说,C当年大学毕业的时候很是一个轰动全校的优秀典型,因为他发出了“到最艰苦的地方去”的豪迈誓言,媒体也立即聚焦到他的身上。于是,一时间C的光辉形象成为了当时全省青年的学习榜样。谁知道他在电视里有了影、广播里有了声之后,却一下子失言,不去“最艰苦”的地方了,理由是他的身体不允许。这让学校的领导们气得发疯。没说的,干脆取消了他的分配资格。
他成了待业青年。
谁也不知道他有多大的能量,没有在家待一个月便被“请”到了省文联主办的《青春》杂志社当编辑。这当然不是他的理想职业,没干三个月,没人知道他又使用了什么招数,一下子钻进了电视台,成了台里“总编办”的一名编辑。当编辑,那得熟悉业务。于是,他向台里的领导提出要深入生活的基层,去进行“专题普查”。王总编找不出理由拒绝,只能批准。于是他便支了一大笔差旅费出发了。这一走不要紧居然整整半年没有回来,而且谁也找不到他。半年后,他贴了几十联的报销单据请王主编签字。当时王总就气得眼冒金星,原来那是一些名山大川的门票和各地宾馆的住宿发票以及火车、飞机和轮船、出租车的票根。显然,他借着“普查”到全国各地旅游去了。不报吧,这钱他花出去了;报吧,哪有这个理呀?C却理直气壮的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才能热爱祖国、搞好本职工作。这件事轰动了整个电视台,有人咬牙切齿地说:这小子真他妈的不是东西;有人佩服地说:这小子真有两下子!
编辑工作没干出名堂来,他看到台里艺术中心的专题部“好玩”,便又调到了专题部当上了导演。几年下来,没有看到他导出过什么晚会。可是,他却借机认识了许多娱乐界的大腕。哥们儿姐妹儿的跟人家满嘴吐莲花。
更邪门儿的是,没有哪个领导敢对他说个“不”字儿,还不得不承认他有“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