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色》而言他

有幸在新天地“放电影院”观看了李安导演亲手下刀删剪的影片《色·戒》。
在观后座谈时,我说了这样几句“顾左右而言他”的话:这是一部“主旋律”的影片,这是一部很有人文精神的影片。好看,但是如果不剪则更好看。
说它是一部“主旋律影片”,是因为它讲述的是抗战时期邝裕民、王隹芳等一群爱国青年“担负起天下兴亡”的责任,剌杀汉奸易先生的故事。这是一个爱国主义的题材,而且拍得十分的好看。对于那场全民族的抗战,我们现在已经开始不分党派的公平的看待。对于那些为了挽救民族危亡而英勇奋斗牺牲的将士,亦称他们为烈士和英雄,如张自忠将军等等,在抗战胜利七十周年时,也向尚活在世上的抗日将士们颁发了象征荣誉的纪念章,其中就包括其他党派的将士。所以,说《色·戒》是一部歌颂“主旋律”的影片并不为过。这部影片无论它的选材角度、表现形式、挖掘的深度等等,都值得我们学习。它让我们重新审视“主旋律”的概念。我曾经在以前的文章中说过,艺术作品的“主旋律”不应当是诠释政治口号,而应当是通过人物的命运表现一种向上的精神状态,一种积极的生活形态,这才叫艺术作品。从这个角度上说《色·戒》这部影片是完全符合我说的“主旋律”标准的。现在,我们确实应当注意了,再像我们过去那样拍概念化的、口号式的“主旋律”是肯定不行了。《色·戒》给我们的启示,就在于认识怎么样去做才是艺术上的“主旋律”。
说它是一部充满“人文精神”的影片,是因为它的人物不是概念的、标签的,而是深含人性美的真实的人物。在特定的政治环境中它表现的是人物错综复杂的心态历程。汤唯扮演的王隹芳开始参加剌杀汉奸易先生的任务时,是单纯的青年,但是她面临着各种情感的、物质的、环境的冲击。在易先生的进攻面前她人性弱点的一面一步步展现出来,对这个汉奸她居然产生了难以言明的情愫,所以在最后时刻她暗示了他“快跑”,让这个汉奸躲过了被剌杀的命运。然而,她的放逐并没有为她赢来生命和爱情,易先生依然下令处决了她和她的同伙。这个情与仇的错位引发的人文思考便显得十分的沉重。我们看一下18、19世纪那些文学名著,看看一百年来的世界名片就可以了解到,惟有真正剖析“人”的内在本性、深刻剖析生活本质的作品才能够称之为艺术,也才能够在大浪淘沙中享有真正的不朽的艺术生命力。《色·戒》在这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因此值得注意。
很可惜,它被剪掉了12分钟的内容。
据说,剪掉的是“色”。然而,正是因为剪掉了这12分钟,使得这部影片的艺术震撼力受到了不小的损失。它主要表现在主人公王隹芳的人性矛盾转折无法清晰的表现上。这只能说是相当遗憾的。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