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学时代[3]

(2007-09-02 05:05:23)
标签:

校园生活

分类: 我的故事
大学时代[3]

    长春电影学院共分五个系,总共才150名学生。

    我所在的是电影文学系,说是“系”其实也就是一个班。全系共有32名学生。别小瞧这32个宝贝疙瘩,可个个傲得不得了。跟他们站在一起,我总自惭形秽。你瞧,有沈阳来的“文学青年”,有锦州来的“青年小说家”,还有哈尔滨来的“青年诗人”,他们在进校之前都有作品发表,有的还出版了诗集,惟独我纯粹白丁一个。所以常常感到自卑。

    自卑不如咬牙努力。

    于是我采取了“笨鸟先飞”的学习方法。我相信付出比别人一倍的努力,一定可以收获与别人平等的果实。那个时候,纸张缺得历害,我们连正规的教科书也没有,只有油印的讲义。我便把用过的讲义裁成64开,装订起来,随身携带,用它记看到的“好镜头”、听到的“好对话”、想到的“好构思”、学到的“好观点”……,这样的小本子一共记了六本。在油印的讲义上面再用蓝钢笔字记心得,看起来确实十分困难,常常是只有我自己才能分清楚字迹。这种情况,跟现在的年青人说起来已经很难令人置信了,可是那个年月我就是这样走过来的。

    班里办着一份壁报,名叫《红杏》。因为人才济济,我就只能是个投稿者了。班报的主编是郭铁城。几十年后他果然成了主编,主办过吉林省文联的理论期刊《文艺争鸣》。

    我也曾经试过笔,写了一部长篇叙事诗体的长诗《格达医生》,请班里的“青年诗人”指教。结果遭遇到了无情的嘲笑。这件事给我的剌激很深。我决定不再请任何人指导,而是埋头自学。那个时候我暗暗立下了一个宏志:出水才看两腿泥!可是毕竟没有生活,毕竟没有写作知识。所以第一年自由作业我写的电影剧本《普通劳动者》自然连中学生作文也不如。

    不过没关系,我继续努力看名片的剧本、大胆的请教老师、在课堂讨论中不怕别人笑话,独劈溪径地发表自己的看法。久而久之,我开始悟到了电影文学的内在规律。

    胜利,往往在咬牙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因为长春电影学院的教学方法与任何艺术学校都不一样,完全是在实践中学,到片场去、到生活中去、到资料室去、到展览会上去。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我接触到了当时刚刚兴起的法国新浪潮的影片和抽象主义的绘画,接触到了苏联“解冻电影”,同时也在农村、工厂、部队、学校等第一线接触到了真实的生活和劳动。至于看过的影片和听过的影片分析更是不计其数。

    第一学年,我的各科成绩是全红的五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不要败给自己
后一篇:时事点评[241]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