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有话就说 |
孩子为谁活着
本文出自远在心中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u/4be143650100076r
这篇文章竟然促使我连着看了三遍。最后干脆将它拿过来贴到我的博客上,推荐给更多的人与我一起看。我之所以如此一遍一遍的看,是因为它提出的问题存在于我们每个家庭,是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因而也是一个十分典型的社会问题。然而却没有多少人真正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表面上,我们冠冕堂皇地喊着“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实际上却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当成传宗接代的根子,大言不惭地剥夺着他们的自由和幸福,越俎代疱地为他们安排着不是他们自愿的一切,甚至包括他们上什么学校、干什么行业、跟谁谈恋爱、在哪个单位上班等等。他们不能为自己活着,从小便在“爸妈是为你好”,“你得为爸妈争气”,“你要如何如何”……之类的言辞的包围下,树立着为完成爸妈的意志而努力、为实现爸妈的愿望而奋斗的目标。他们企图反抗,有时反抗得十分的强烈,严重的竟不惜以死相逼。然而鲜有反抗成功的。悲剧在于,当着孩子真正独立之后还感谢这种家长式的剥夺。
对耶非耶?
在我看来,孩子从生下来那一刻起他就已经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就应当得到尊重。给孩子自由,与孩子平等,这样孩子才能够真正走上你希望的道路。
信不信由你。
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
一次,一位高中男孩在找我咨询的过程中,他的话让我非常震惊。由此,我把找我咨询过、聊过天和通过讯的孩子们的感受串在一起,让我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我多么希望我的发现和判断是不真实的啊!可事实就摆在面前,这就是我为什么会有如坠千年冰洞的感觉。因为当我对那个高中男孩说你是有尊严的生命个体,你有属于你自己的权利,你是有自主和自我的完整的人时,他首先变得惊异,然后又有些茫然地重复我的话,我有尊严?有权利?有自我?因为当时那个男孩对我说,他感到活着没有什么意思,不知道为什么活着,不知道生命的意义在哪里?他的话是那么的熟悉,有多少孩子们说过这样的话啊?!他还对我说,这么多年来,他感觉自己就是一个独轮车,父母往往里推,他就往哪里走,从来没有为自己做过主;如果哪一天父母不推了,竟然非常的惶恐,不知到自己该往哪里走。
是的,好心的父母们一直把孩子们当成三岁的娃娃,一直把他们掌控在自己的手掌中,孩子们一直像一个木偶,甚至在夜里都被父母牵着。所有的决定、计划、安排,甚至孩子的爱好、兴趣都是父母定的,孩子们成了父母的影子,替身。孩子们什么都是,就不是自己。从吃饭、穿衣、发型、说话,到走路的姿势、速度;从课外书刊、杂志、游戏到交友的范围、标准;从电视到电脑,从家庭的活动范围到社会的活动场所,等等,无不在家长的掌控之中。更不要说学习了。从孩子呱呱坠地的那一刻,甚至还在母亲的子宫里,父母就为孩子按自己的想法制定了“宏伟的蓝图”和“计划”。父母认为他们喜欢的,孩子就应该喜欢;他们做不到的,孩子一定要做到。家庭成了加工厂,孩子成了标准件。孩子像一块橡皮泥,被父母任意地捏来捏去。
人的概念被物化了,人的自我被抹杀了,人的尊严被忽视了,人的独立性被取缔了。孩子被剥夺了一切属于他的神奇的大自然所赐予他的天性,剩下的,只有生物的本能。当人被当成宠物豢养的时候,我们到哪里去找作为人的权利和意志呢?!
家长们看到的孩子的一切缺点和不足只是一种表面的假象,深层的原因是孩子缺少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能力。孩子都有向上的心,但是如果他们没有这个能力和机会,他们如何自我完善和提高。这又造成了一个更严重的心理问题,孩子们想成为一名勇敢的战士,他们想冲锋陷阵,克服困难到达快乐骄傲的高地,但是他们没有合脚耐磨的战靴,没有强健有力的双腿,没有斩杀一切挫折的利剑,没有一双看透迷雾的双眼。他们还没有冲锋就倒下了。为此,他们痛恨自己的无能,不断地责备自己,自卑和内疚像梦魇一样折磨着他们,多少孩子因此患上了神经衰弱、焦虑、孤独症和强迫症。
因为父母只给了孩子紧箍咒,没有教给孩子72般变化,没有给孩子意志与力量的金箍棒。终于有一天,孩子们觉醒了,发现自己从来没有为自己活过一天,自己只不过是父母的傀儡,不过是为了达成父母希望和计划的工具,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父母做的,自己只不过是一个空的躯壳,灵魂和意志一直在父母的键盘和鼠标上。所以,孩子们愤怒了,开始拒绝一切父母的要求。孩子们内心的声音是:我为什么要听你的话?我为什么要为你活?我有我的人生,我要为自己活!
可是,接下来又出现了更大的问题。当孩子们开始摆脱父母们的控制区时,又进入了一个更大的失控区。因为他们控制不了自己,他们的思想、情绪像一批脱缰的野马,没有目标、不能掌控的在暗夜里的荒原上乱踢乱撞。是那样的盲目、惶恐和悲哀!这么多年来,孩子从来没有为自己活过,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不知道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不知道什么是生活和生命。不知道自己有权利、尊严、自我和人格。当他们发现这一切,并把父母强加的观念、意图逐渐往外清出的时候,感觉自己是一只被掏空了的布袋,一下子瘫在了那里,是那么的茫然和无助。他们希望重新振作,却没有振作的能力。因为父母没有给他们这种能力,没有让他们锻炼、发展这种能力。
孩子们陷入了黑洞一样的困境,他们想寻找自我,却不知道自我是什么;他们想摆脱控制,却又不能自己控制自己;他们想振作却没有目标和能力;他们想实现自己的价值,却不知道自己有什么价值。所以孩子们就用这样的话回击父母,安慰自己:怎么活还不是活?不考大学就不能成功吗?
好心的父母们每天都想着要孩子有信心、决心、雄心、,有学习的目标和动力,可是孩子连自己是谁都不知道,为谁活着,为什么活着都不知道,哪里还能有那么多“心”、那么多“力”?假如您不能让孩子成为孩子,让孩子成为他自己,让孩子有人的感觉和尊严,让孩子感到他是在为自己而活,那么,你所有的希望、付出都会成为泡影。警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