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有话就说 |
心酸后的思考
据报:为偿还治病欠下的5万多元债,供远在秦皇岛的儿子上完大学。49岁的技校数学老师陈平福带着心爱的小提琴,走上了兰州街头卖艺乞讨。据陈平福介绍,1982年自己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数学系,小提琴一直伴随着自己。去年他患了心肌梗塞,借了5万多元的债。自己的工资只能维持每月的生活,还要给在外地上大学的儿子寄生活费。无奈之下,他只好到远离厂区、学校的市区拉琴卖艺。记者发现,许多人出于同情,给陈平福的讨钱桶里投进一元、两元的钞票。
此事立刻引起大哗。
不少的人对陈平福此举颇有微词。认为陈平福在马路上卖艺乞讨真是“斯文扫地”,有损教师的形象,诘问如此下去他“怎么能有好的精神状态传道授业?”更多的人则认为陈平福的卖艺本身,说明了我国“医改”和“教改”的彻底失败。
同一个问题,两种思考。
我认为,按下至使陈老师上街卖艺的原因先不说,仅就卖艺本身的行为而言,不值得我们大惊小怪。美国的总统卡特在下台后还上街卖他自己做的椅子呢!在什么样的身份应当从事什么样的职业问题上,我们的观念一直固守着几千来早已划分的“尊贵”与“低溅”的界限。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北京某高校一位教授在校园内卖馅饼便招致全国大哗,认为他的行为有损教授的“斯文”,质问“难道我们连一个大学教授都养活不了吗?”“教授卖馅饼简直是人才的浪费”等等,围绕着教授可不可以卖馅饼,甚至展开了一场波及全国的大讨论。这之后,长影的一位剪辑师在退休后也到街上卖起了馅饼,此事甚至惊动了国家广电部,某位领导十分关怀地询问“他是不是生活特别困难”?其实他生活并不困难,卖馅饼仅仅是个人觉得退休生活可以充实,自己的馅饼手艺可以让更多的人分享。当然陈平福与他们不同,他没有这种休闲式的潇洒,他上街卖艺不是要使自己的生活“充实”,而是为了摆脱拮据。高额的医疗费和他儿子的高额学费,把他逼上了街头。这确实令人心酸。就此,我完全同意“医改失败”和“教改失败”这个评论。
两种思考,殊途同归。
陈平福的事情暴光之后,我相信有关部门会很快行动起来进行救助。然而类似的千千万万个陈平福怎么办?看来,我们应当思考和行动的方面还有很多。除了健全我们的社会保障体系之外,就是真正进行有效力于人民群众的医改和教改,当然还有转变我们的职业“尊贵”与“低溅”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