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游走云南散记[七]

(2006-07-08 04:43:28)
分类: 指点江山

游走云南散记[七]

 

云南十八怪,说不怪也怪,说怪也不怪;少见就多怪,多见就少怪。

我到云南之后,导游在我耳边叨叨的第一件事就是他们的“十八怪”。因为数目太多我没有记下几个。滇人不但向游客介绍。还十分骄傲地用大理石制成阴刻的浮雕画,矗立在昆明新华广场旁边的步行街上,成为一道风景。这还不过瘾,又干脆把他们的“十八怪”制成食品,让到此旅游的人往家里带。不过那食品没有十八种味,因为大多属甜品,我没有买。我站在“十八怪”的浮雕墙前边,一“怪”一“怪”地品了品,觉得里边有许多“怪”其实一点都不怪,之所以被滇人列为了“怪”,纯粹是因为过去彩云之南太封闭,与全国各地交流不多造成的。滇人不知道他们的“怪”外边早就有,还以为那是他们的专利。比如:“这边下雨那边晒”,这在全国各地的夏季都是如此的天气,北方叫“隔背雨”;再比如“鞋子后边多一块”、“脚趾常年露在外”、“四季服装同穿戴”恐怕贵州也是如此,不算是云南独有的了。我认为,所谓的“怪”必须得是别处没有的。象“三个蚊子一盘菜”湖南也可以这样说,“豆腐长毛烧着卖”更是南方各省都有的共同小吃了,所以如此一删,云南便没有那么多的“怪”了。

可是导游却说,他们“怪”现在更多了,可以多到三十个。

对此,我很不以为然。因为越多越不怪。泛滥成灾了便等于自毁特征。我跟她说:云南真该发动大家认真的来一次精选。否则,人们听了云南的N大怪之后只会一笑而忘,留不下印象的。这对宣传云南的地域文化极为不利。在我看来云南真正独有的“怪”恰恰是如下几个:和尚可以谈恋爱、娃娃全由男人带、鸡蛋拴着草绳卖、火筒能当水烟袋、年轻姑娘叫老太、米饭饼子叫铒块、摘下草帽当锅盖、火车没有汽车快。

所谓的“怪”其实是地方文化和民俗的集大成。

我们只要知道了各地的“怪”,便等于读了一本当地的民俗大书。像东北的“三怪”:窗户纸糊在外,姑娘叨个大烟袋,生个孩子吊起来。就是东北特定的地域文化的具体反映。再比如陕西的“八大怪”:房子半边盖,帕帕头上戴,面条似腰带,锅盔象锅盖,秦腔似吵架,辣子一道菜,碗盆难分开,姑娘不对外。更是形象的表述了秦人的生活形态。

有意思的是,在云南各个民族都还有自己的“怪”。像“他留人”便有“姑娘小伙躺着才能谈恋爱”,一些少数民族的“背着孩子谈恋爱”等等,都是本民族的独特风情。

所以,我到各地后非常留心搜集当地的“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图说云南七幅
后一篇:谁是侏儒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