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文化乱谭 |
媚俗媚火了郭德纲
郭德纲一不小心,火了。
多少年来,相声萧条有目共睹。原因何在,这里不去说它,反正是自从姜昆说完了“虎口脱险”之后,相声便开始一落千丈,再也没有好段子出现。于是相声演员便纷纷改行,不是去农村当县长,就是去电视台当主持,要么就客串演员拍影视,反正老老实实经营相声的凤毛麟角。前几年,从湖南忽然冒出一个大兵来,好似火得不得了。到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上一溜哒,也蔫了,今年再次上春晚说口也失去了可笑的包袱。人们已经好多年找不到乐子了。郭德纲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火的。这小子灵牙利齿,逮啥拿啥开涮,而且还颇能挠到时代的胳肢窝上。“三贴近”了,不火都不行。
郭德纲火的原因很多,其中有一条是社会的媚俗。
我们这个社会眼下流行媚俗。甭说别的,仅“黄段子”横行一切角落就足以说明问题:饭局上、手机上、网络上,到处都是“脏口”。会说、敢说的人成了大家公认的“活宝”,好像没有这种人、没有这种段子,气氛就调节不起来,那饭便吃得没滋没味,那活便干得无精打采似的。其实,透过这种现象,可以看到由于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极端需要以幽默来调节和放松自己绷得太紧、非常疲惫的神经。当着能够提供这种消遣的艺术还没有作好准备适应社会的这种需求时,首先占领市埸的就必定是它们。
媚俗,不是一个坏词儿。
所有的艺术都媚俗,关键看“媚”什么、怎么媚。
郭德纲也媚俗。他不媚火不了。再说了,相声本来就是一种市民艺术,解放前一直是在北京天桥撂地摊的,解放后才登上的大雅之堂。他与芭蕾、交响乐、话剧不同,与京剧更不能比。正因为它特别贴近城市里的市民阶层,所以它拥有着最广泛的欣赏群体。郭德纲是十分明白这一点的。我们听听他的相声段子就知道了。不过,他这次媚得有些出格。汪洋之所以火冒三丈,要PK郭德纲。其实也不能怨汪洋没肚量,实在是郭德纲把他的俗媚到了枪口上,他涮过了界,涮到了人家的道德底线上。这与胡戈不同。胡戈并没拿陈凯歌的道德去幽默。因此陈凯歌骂他骂得没有道理。相声界拿自己的同行开涮好像是行规。这种“行规”其实完全是出于低俗的包袱所需,不是什么好事,而是一种陋习,并不是艺术。连续几年的“春晚”上都有“小品”拿演员或主持人的长相开涮的,今年是涮李咏的大长脸。仔细一看,那拿人的长相开涮的小品全是相声演员演的。可见此行规的根深蒂固,大有清除的必要。因为它可以说是“脏口相声”,十分的低俗。中央电视台竟然还为此大开绿灯,实在是匪夷所思。
郭德纲火起来,不等于相声从此便兴旺了。他一个人救不了相声。但是他毕竟在说相声,没有到别处去找饭折。这就值得佩服。创作出相声精品,是郭德纲保持火旺的关键。俗仍可媚,但要有分寸,媚不好,是会毁掉刚刚火起来的郭德纲相声的。
我喜欢郭德纲,希望他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