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自媒体:互联网巨头的孤岛之争

标签:
it |
自媒体人程苓峰在其自媒体“孕峰”上公告称:孕峰从12月24 号开始在百度百家首发自己的文章,到1月8 号半个月,一共发了 9篇,入账广告费3万人民币,平均一篇 3300元。3300 元一篇,高于传媒体模式下记者的稿费收入。
程苓峰认为,年收入12万元就可以四川某个风景秀丽的西部小城过上一份有尊严的生活,他认为通过百度百家自己可以实现一年收入12万元的目标。
程苓峰是喝自媒体头啖汤的人:早在微信自媒体出现的时候,他就以一天一万的价格出售云科技(孕峰前身)的广告,当时曾创下 21天签下9 单广告到手13万的自媒体广告故事。他当时也称“凭微信广告这样可以过上体面的生活”。
当天搜狐发布了搜狐新闻客户端 4.0。张朝阳接受笔者采访时称:搜狐将从个性化、视频化、本地化和社交化四个方面拥抱移动媒体革命。
大佬之争
张朝阳透露,目前搜狐新闻客户端的安装激活量 1.85亿,搜狐新闻移动端的总 PV在2013 年增长200%。方刚补充透露,入驻媒体和自媒体总数超过 6000家,其中自媒体已超过3000人,其余 3000家为机构媒体。
客户端安装量是搜狐吸引媒体(包括个人自媒体与机构自媒体)入驻的主要原因。
2012 年搜狐新闻客户端首创“订阅模式”。以“订阅模式”为例,目前搜狐新闻客户端中,刊物总订阅数超过 8亿、订阅量超过500万的刊物数量达到数十家。
4G 将给移动媒体客户端带来新的机遇。张朝阳表示:“ 2013年又推出了直播间、音频、视频、组图、语音互动等丰富的媒体形式,随着 4G的推出,媒体展现形式将不再受带宽的约束,上述形式将获得更多消费者与媒体的青睐。”
另一互联网公司 360在自媒体方面也暗中布局,一是自媒体百科,可以通过推荐的方式帮助自媒体获得流量;另一布局则是去年 7月推出的自媒体联盟。
360 自媒体联盟相关负责人许传朝对笔者表示:“ 360还是基于搜索做自媒体的推荐和索引,为自媒体提供入口,目前没有盈利模式。”
360 提供的数所显示: 360自媒体联盟目前有182位自媒体人入住。通过“ Wemedia.so.com”访问的日PV 为120万。许传朝说,由于最终阅读页不在 360,无法统计到每个人的流量。
百度百家12月 24日上线,目前入驻自媒体约 120家,日PV 已经突破400万。
在自媒体炒得正火的时候,新浪推出了创事纪。新浪科技改版之后,创事纪被作为重点推荐的栏目,位置在新浪科技博客之上,重要性仅次于当日最重要的新闻。目前新浪为创事纪供稿的作者超过 300家。
去年11月,腾讯公布的数据显示,腾讯公众账号在册数量超过 200万,保持每天8000个的增长速度。腾讯从未公布过自媒体在册数量。
这还不是百度、新浪、腾讯三家公司的全部自媒体资源,百度空间、新浪博客以及新浪微博、 QQ空间都是自媒体资源。数量最多的是 QQ空间,其实是新浪博客,再次是百度空间。未来这些公司的自媒体资源可能实现互通。
腾讯自媒体布局还有一个传说中的“大家”,以支付稿费的方式笼络一批大V,腾讯很土豪,据说去年已经有人稿费收入过百万。
这还不是杀入自媒体领域的全部互联网公司,笔者采访获悉,阿里集团、小米科技等公司正蓄势待发。前不久,阿里集团向数十名媒体人,自媒体人发了聘书,邀请他们入驻“来往”公众账号平台。
人人都是自媒体
在作者群高度重合的情况下,任何平台上都很难形成内容的独特性。
人人都是自媒体,人人都以为自媒体可以是个生意。除了创业公司,互联网公司外,还有各式各样的自媒体联盟:这些联盟的初始目的很简单,联合众多自媒体账号向广告主出售广告。这一想法并没有成为现实:大多数自媒体并没有广告价值,对于那些有广告价值的自媒体,公司会直接找到自媒体人。
自媒体联盟何去何从是个问题。原因是在自媒体上展示广告的价值受到质疑:当更多厂商将广告投放从展示类广告向效果类广告转移的时候,自媒体展示类广告有多大价值?对于客户来说,自媒体最有价值的效果是软文传播,但软文传播需要与自媒体人进行点对点的深度沟通,无法通过联盟批量定制。
1 月17日,有人找记者搞联盟,当谈及“联盟太多了”的问题时,对方给出的答复是:就当开个饭馆,走一步看一步,或许有机会。
方刚举了一个例子:自媒体“三表”通过搜狐将全年广告位售买给了微软,全年价格是 13万。方刚说,对于这部份广告收入,搜狐完全不分成。
与搜狐类似,百度百家背后有一个成熟的广告平台在支撑。程苓峰分享的数据显示:半月以来,文章页点击总数 150万,平均每篇文章16万,广告总点击量 3万次,平均每篇文章挂广告 5个左右,单个广告平均点击率 0.4%,广告总收入3万,每个点击的广告费正好 1块钱。这些统计正是基于百度系统完成的。
至于腾讯大家有人年分成过百万,那不是商业模式,那是赞助。
红海战役
方刚将目前参与自媒体争夺的包括三类公司,一是博类,微博、微信都属于这类;二是端类,搜狐新客户端算端类,三是器类,百度、 360、浏览器(比如UC)这样的公司属于器类,竞争十分激烈,可谓红海。
与其说是自媒体争夺,不如说是互联网公司对媒体资源的争夺:门户时代,主要通过购买的方式获得媒体资源,新浪这样的门户直接与报纸这样的传统媒体谈合作;博客兴起之后,门户网站发现另一类内容来源,即自媒体内容来源,微信平台上的自媒体兴起来,不过是“让多年不写博客的人重新写博客”。
新浪在门户网站中胜出,某种意义上正是博客策略的成功。随后,新浪又抓往了微博这一机遇,在专业媒体内容之外打造了一个新的内容链条。
但无论博客,还是微博都不能算是生态链:参与内容创造的个人(或机构)无法普遍赢利,尽管也有人赚得盆满钵满,比如博客时代的徐静蕾,但不普遍。
专业媒体之外的另一条内容生态链正在形成,这是互联网公司、创业公司纷纷扎入这一红海的原因,也是各种联盟纷纷出现的原因。但是,问题是,百度占击广告系统、搜狐广告系统能支撑多少人每年赚到数万,甚至上十万,过上一份“有尊严的生活”。结果尚需要时间来证明。
即使只是一种可能,却也让互联网公司激动:在互联网领域,资讯内容即使不是商业上的制高点(广告收入远代于游戏、电商等产业的收入),却是整个互联网的制高点:一是拥最广泛的用户(尽管 ARPU值不高),二是获得影响力。
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张朝阳提出的解决方案是个性化:通过个性推荐模式解决门户一直无法解决的长尾问题,而“千人千面”的个性化产品将破解目前主流新闻客户端从内容到形式的严重同质化问题。
方刚说,相比 PC,手机是一个非常个性化的产品,每一台手机背后都是一个确定的用户,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是移动互联网的必然趋势,搜狐将投入更多资源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和精准的资讯。
生态链建设、个性化的内容、个性化的服务,是红海厮杀者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
广告插播:侯继勇的微信公众账号“iBroadcast”,长期关注信息产业,关注新技术下的新商业、新社会、新思想、新人类。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