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你不买房拿什么抗通胀?

(2017-11-27 14:52:15)


十九大顺利召开,各项重大人事调整亦陆续公布,而房地产调控则未见明显松动迹象,于是各路专家提出各种建议,其中便包括在当前楼市特殊时期消费者该或不该买房?而在我看来,这根本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伪命题。

资金还有更好的出路吗?

首先,既然是“该与不该”显然是针对符合购买资格又具备购房能力的消费者,否则就不存在“该与不该”。而接下来的问题是,如果决定不买房,原本的购房资金可以作为什么用途?购车?旅游?买LV包?若是资金够庞大且别无它用,确实可以奢侈一把、享受人生,但如果是多年辛苦积攒的薪资、劳动所得甚至是应付紧急状况的保命钱(事实上这一部分的钱原本就不能也不应该纳入到购房款当中),则应考虑通货膨胀所带来购买力缩水的残酷现实,而做更好的理财配置。

或许有人会说,货币发行增速已跌回个位数(9.2%),现在要担心的是通缩而非通胀!但实情恐怕并不如此“乐观”。必需看到的是,M20740.34万亿窜升至今年7月的162.9万亿,基数已大不相同,增速再不放缓肯定要出大问题,更何况刺激通胀以维持经济可持续运作,是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之“奋斗目标”,关键是控制其增速,才是施政艺术。

建材上涨,房价能不涨?

因此,无论是美联储加息、缩表的前提,或日本安倍振兴经济三箭之一,都有“刺激通胀至2%”的刚性要求。这就难怪有经济学家不无感慨的说:制造通胀是政策剥削人民财富,最简单粗暴的无形之手。而就国内的情况来看,近期环保部、发改委、工信部等部委及北京、天津、河北等省市已印发《京津翼及周边地区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10月起建材全面停产,以有效整治雾霾,紧接著山东济南也随之响应,该市房屋建设拆迁工地停工,而值得玩味的是:复工时间待定。其实去年迄今,建筑主要原材料价格便已涨势惊人,调价至少在20%以上,其中相对较高的是钢筋“坐地起价”100%,其他如:混泥土、水泥、玻璃、油漆涂料.....等建材平均涨幅在4550%之间!

这就很好的说明了为什么在一、二线“封城”的情况下,一大堆消费者看似丧失理智的蜂涌进入一线周边卫星城市购房之本质原因,在我看来,纯属“个人的理性思维,所带动之群体疯狂行为”。

贫富差距拉大是世界性难题

所谓“理性思维”指的是什么呢?钱势必是愈变愈薄的,购买海外房产之路又已被封堵,只好在一线城市周边寻找相对卖相较佳的房地产做为财富保值工具,否则真的会沦为有些经济学家口中“五年内80%的中产阶层将返贫”的一份子。

更令人感到忧心的状况是,随著互联网、智能化运用的崛起,传统造富工具已大面积坍塌,这些跨国的科技巨头通过技术、资本、收购、投资、垄断等经济手段,有如财富永动机,赚钱如流水,最近便惊传美国五大科技公司——亚马逊、微软、谷歌...等,一天内便从股市收割两千多亿美元,有如“美国版BAT”。而与之相对应的,却是绝大多数的传统产业仍在年回报37%(甚至更低或亏损经营)、远远不足以对抗通胀的薄利中辗转求生、苦不堪言。

似是而非的购房论述充斥坊间

同样或许有人会问,赔钱的生意没人做,既然不赚钱何不“收摊”?说的轻巧,机器设备怎么办?员工薪水怎么办?债务本利摊还怎么办?问题一大堆,咬牙苦撑未必等来更好的明天,好歹能维持生计、图个温饱,其他也就“想都不敢想”了。

如此这般,消费者在面对财富缩水压力会以购房作为保值工具便属情理之中,毕竟是一线周边的中小城市在高铁的串联下,也能融入“一小时生活圈”,看来“没毛病”。但我认为最大的问题是选择依据,这才“兹事体大”,毕竟环绕北上广深的城市并不在少数。

许多消费者在购买时一味盲目听信中介人员的吹嘘,及被销售现场人为制造的鼓噪与炒作所迷惑,没有冷静思考购买用途与退出机制,或听信不靠谱专家所谓的“短期看政策、中期看土地、长期看人口”的似是而非之论述,非常的危险与不可取,反而真可能沦为“返贫一族”!

后续将针对“购房的四大铁律”探索基于保值需要的房地产购买之道,希望能使消费者有所依循,不致偏听偏信而损失惨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