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京抢房”是资金无出路的结果

(2017-11-27 14:36:52)

 


当前各种花样繁多的调控,无论是属行政命令之限购、限贷...等措施未见松绑,属长效机制组成部分的房地产税,也摆出一副“箭在弦上”之势,令市场与消费者惶恐不安。

政府、房企、消费者谁该被吊打?

就在这个连房价指标城市的北京、上海、深圳都出现降幅的节骨眼,南京却惊爆1.46万人龙争抢首付高达八成的房源,不难窥见市场的躁动与不安,也显示地方政府对老百姓的购买力估计不足。尤其在央行、银监局等金融主管部门三令五申、高调严查消费贷,不得将之移作购房用途,及紧盯包括房企、中介、融资机构在内之违规行为的当下,有如大水漫灌的购房款到底从何而来?显然,消费者的资金只能以自有为主,顶多加上一些亲友借贷,之所以倾巢出动,既有该版块已相当长时间没有推案,也有售价竟比当地二手房价还要低的原因(政府限价),此时不买更待何时?

“南京抢房”事件发生后,有人骂政府控管不利,后续必遭中央“吊打”;有人骂开发商趁势炒作,难免面临更强劲的打压;有人骂消费者在这个敏感时刻等降价都来不及,犯得着去排队买房?

首付8成使金融风险为“0”

在我看来,上述观点都不成立。

首先,南京市政府或许存在思虑不周之处,始料未及会涌现如此庞大的买房人潮,惟以政府角度观之,该做的它不但都做了,甚至是“超额完成”。不论预售许可证的发放时机、限价、限贷等,在如此严厉措施压制下,仍然造成抢购潮,只能说明该地段、价格均受到消费者认同与追捧,更何况中央对楼市的终极要求是:“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要驱赶的是炒房者而非购房自住者,而相信多数人都能接受,只贷款2成、无杠杆操作,以投机为目的之购房,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存在获利空间,况且8成首付也使放贷机构完全无涉金融安全与风险,既然如此,中央岂有怪罪南京市政府之理?

现阶段的购房人最悲哀

我看不论中央或地方此前更担心的,恐怕是在强制限价以迎合消费者购买力及“贪小便宜”心理之后,老百姓却仍“买涨不买跌”、全面陷入观望,那才是让政府伤透脑筋的“头大时刻”!事实上,政府从不担心涨价,因为压制价位相对容易,而一旦降价之势形成,想要拯救则往往事倍功半。

至于说房企趁势炒作,我看开发商也只能“哑巴吃黄连”了。毕竟利润在政府管制之下已经相当有限(亏本当然不可能),一旦“薄利”却不能“多销”,还得老牛拖车般缓慢去化,没准真死在半道上!

其实最无辜的还是一般老百姓,大家何尝不知道房地产正在“史上最严厉”调控阶段,现在购房的资金成本、风险、变数最大,但面对“如影随形”的通胀压力(参看上期「消费者为啥还在买房」),及总是“大涨微回”的房价,根本没有出路的货币不买房地产难道去买“翻脸跟翻书”一样的股票?

接下来要担心上海的开盘

况且国家对房价走势的论述从来表达的都是“抑制过快上涨”而非“使其降价”。加之中国国力日趋强盛,热钱流动未必再如过往,毫无悬念的皆有利、流向美国(看看疲弱的美元指数便能窥知一、二),而以高铁“粘性”,正在加速推进的城市群建设,更使许多二三线城市迎来无限发展契机,如此一来,房价要大跌谈何容易?

在我看来,这正是此次当地老百姓以全身家当、力拼投入抢房的本质原因,那怕还有其他稍微靠谱一点的选项,南京老百姓都不会如此疯狂!

此外还有令人担忧的状态,便是上海楼市眼下与南京抢房前的状态极其神似,那么上海一旦加快预售审批会发生什么事?不明觉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