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蔡为民楼势说:无“拐点”不“市场”

(2017-06-14 11:20:39)

2017上半年已然进入尾声,楼市调控正式进入“史上最严厉”状态亦历时9个月矣,回顾去(2016)年房地产的热火朝天,对比眼下的严寒极冻,令人不胜唏嘘。

首套房竟成调控对象

尤其让市场感到惶恐的是,近期连国家一向鼓励、支持的首套房购买都面临利率上浮20%的处境(部分银行),既突显政策持续收紧已非大概率事件,而是“义无反顾”!也足以说明房地产严控进入“宁可错杀也必须稳定楼市”之态势。

既然如此,在指标性城市房屋成交量纷纷陷入胶著、强烈萎缩——北京同比降28%,上海跌44%,深圳尤其“惨烈”,成交量连续8个月节节“败退”,同比竟重挫71%的情况下,楼市是否已经或即将进入“拐点”成为热门话题,便在情理之中。毕竟,量是价的先行指标,交易都冷淡了,价格欲上涨便成“无根之木”与“无源之水”。

“拐点”与“崩盘”非正相关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何谓“拐点”?却是人言言殊。最直观、朴素的说法与观点便是“房地产价量齐跌”。但也有完全不认同“拐点”到来的死多头专家详列了“拐点要素”如:房价直接或直线大跌、房价降价都卖不掉、土地降价都没有房企买、成交量为零或连续半年以上成交冰冻、银行停止房地产贷款半年以上;甚至言之凿凿的提出,当前不少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重庆……)的商业银行上浮首套房利率10~20%之举,反而会刺激房价上涨……云云。果真如此吗?显然颇具争议,因为这个观点若是正确的,与之相反的道理难道是“降息将拖累房价下跌”?恐怕也并非事实。而其关于“拐点”之市场特征的论述,“恐怖”程度我看根本是“崩盘”!

凡“市场”并有“拐点”

倘若“房地价大跌、成交量为零”,才可称之为“拐点”,就如同非得“盖棺”方能论定死亡一样,明显是不切实际的。事实上,“拐点”以市场角度观之,就好像人会伤风、感冒一样,没什么大不了,倒是一个从来不生病的人或市场,免疫力便无从谈起,反而有害健康。

更何况“拐点”并不一定是降价,2015年第二季房价在政策扶持下开始上涨,同样是“拐点”表现。因此“拐点”根本不值得大惊小怪更无需视如蛇蝎,毕竟,没有只涨不跌或只跌不涨的房价(政治动荡的国家或城市例外),有升有降才更显现商机及进场窗口期。

此类对“拐点”过激的反应,近期也出现在“北京房价下跌20%”的传闻回应上,稍微对房地产有点概念的人都会知道,以北京的城市地位在楼市调控措施下,瞬间出现房价“暴跌”20%的情况,其机率等于零。那么事情的真相是什么呢?

“拐点”反而是窗口前

据某知名房产中介业负责人解释,“由于目前市场本身交易量少,而有的业主急于成交,导致个别二手房降价明显,所以……”。在我看来上述这段话是掩饰买气坠落的“欲盖弥彰”,其中有三个关键词值得推敲--交易量少、急于成交、降价明显,说明的其实正是“拐点”特质,因为在景气畅旺时期,由于房屋的买卖双方对房价之预期一致看涨,挂牌之后不动辄加价就不错了,岂有降价之理?因此真实的情况是:的确有部分卖方急于变现,为能尽快脱手于是降价求售。这并非普遍现象,对均价拉陷效果不致太明显,不能以“房价重挫”名之,但称为“拐点”则恰如其份!

综上所述,所谓“拐点”正是“房价或交易量出现向上乃至向下转折之关键点位,且预估此一形势短期内不可逆”谓之(如为“可逆”则为“震荡”),而不论其原本走势的不可持续,是基于市场或行政干预的结果。

盱衡当前情势,楼市无论成交或价位都已现疲态,而压制买气措施却愈见紧绷,足以显示房地产确实陷入“拐点”窘境,只不过主要原因是政策强力打击的结果,并不一定具中长期之可持续性,也正因为如此,突显购房窗口期的到来。
本文2017年6月13日刊载于《理财周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