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芨芨草与骆驼刺(二)

(2006-03-27 21:35:35)
分类: 孩子教育我

 

芨芨草与骆驼刺(二)

 

——张开冰

 

两姐妹的理解是那么不同。妹妹像极了我小时候,我不会和人吵架,在乡下看到别人对骂就像唱歌一样流畅,很羡慕,看得入迷,希望有一天能和他们一样出口成章。等到长大,明白了那些骂人的话,各种方言的,但是怎么也开不了口。而我小时候却没少打人。很小的时候,抱住邻居小姐姐就咬(那时我在长牙齿,不记得了,是听别人说的)。小学一年级,我左右坐的都是男生,他们爱捉弄我,我抡起算盘往他们头上各敲了一下,各起一个包,从此他们再也不敢欺负我。那天老师放学要我留堂,我哇哇大哭,老师叹了口气就放我走了,至今印象深刻。另有一回,邻居一个小男孩抢我的玩具木头手枪,我不给,他追我,我使劲往他扔去,把他的头砸出了血印,他爸爸找我奶奶告状,对我说:“本来想娶她做媳妇的,这么凶,不要了。”奶奶好像没有骂我,只是说“看来将来嫁不出了”。

妹妹Gloglo虽然总想用武力解决问题,但她还一次都没有打过人。而且心地特别好,见到别人受伤或病痛,老想怎么帮助人家包扎伤口,嘘寒问暖的。还特别喜欢替别人出头。

Nini的做法很不一样,她喜欢替人着想,怕伤害别人,是一个君子人。

我没法赶回北京,但是又担心这件事对Nini的心理负担太重。她说不想上学,还让阿姨把安子送给她的“友谊卡”扔掉,说明她很不开心了,这反应对她来说已经很激烈了。我告诉Nini:“你是个好孩子,做错事的是婧子和安子,应该是她们不好意思上学面对你才是。我们可不能示弱呢,你越躲她们会越得意。我和老师说明情况,老师会保护你,你不用担心,好好上学。”我安排我的同事第二天陪她一起到学校,同时提醒她上哪里都不要一个人行动,不要戴红领巾。因为我们不了解她的同学,自己做好防范措施很重要。

我给Nini的老师打电话,请她帮忙,老师是个很有经验又明白事理的班主任,我相信她会有好主意。老师听了以后,先打电话安慰Nini,了解情况,答应第二天好好找两个小女孩谈谈。

第二天,Nini的老师和婧子安子谈话,婧子使劲地说自己错了,安子站在旁边不说话。之后,她们俩见到Nini,就说一遍“对不起”。这已经让Nini觉得很开心了。晚上我赶回家的时候,Nini告诉我老师处理得很好,同学也已经向她道歉并保证不再欺负她了。但是,她补充一句:“虽然她们道歉的方式很古怪,不是很真心,但也算了。反正我不打算和她们做好朋友。”我问Nini这件事对她有没有什么心理压力,Nini说:“不会的,这就像是污泥,用水冲一冲就掉了,如果还不行,就用漂白剂,不会留下什么的。但是,就像暴风雨来之前, 我们要先做好准备。”这是Nini的说话风格。我问她怎么做准备,她说明天课间操的时候表演她的武功给同学们看,让大家见识一下,可以起到震慑作用。

晚上,我接到Nini老师的电话,她本不想打电话告诉两女孩的家长,因为她们的家长都很严厉,老师怕她们会打孩子,孩子若记恨,以后老师就不好和她们沟通教导了。但是当天下午,就在她们向Nini道歉之后,两个小女孩又欺负其他同学去了,把唾沫吐在一个男同学脸上,还很得意地笑。十分恶劣,老师认为必须要告知她们的家长协助教育了。Nini有点担心,她说她们已经向她道歉了,请我告诉她们的妈妈别打她们。我告诉Nini不必担心,因为事情非由她而起,主要是她们后来的行径表示她们没有认识到错误也没有悔改的意思。让她们的家长知道这些事,也是对她们负责。

我们和NiniGloglo一起分析这件事。我们都认为是婧子安子有家庭暴力,因为孩子们挨打习惯了,也就会产生一种打人并没什么大不了的感觉,连爸爸妈妈都可以打人呢。于是,她们发泄情绪的时候,就会采取打闹的形式。Nini从来没有挨过打,也就不会用动手和暴力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妹妹小的时候特别闹,脾气也犟,记得她两三岁的时候,我对她没办法时,就会威胁她:“再这样,我就打你屁股。”那时在美国,随便这么说都可能被算是虐待儿童,她又听不懂中文,所以,我讲到“打你屁股”时就用中文说。以至于后来她一发现自己做错了什么,就会说“Don’t 打你屁股”。受人威胁多了,也就容易用这种方式对付他人,难怪妹妹总是说“让我去打她。”有人说棍棒底下出孝子,但是如果用打来威胁孩子,而又真的打了孩子,由于没有几个父母真下狠心毒打,打得不是很疼,孩子们也就觉得挨打也没有那么可怕,再说打过了也就抵消了她们的过错了。

周末的时候,婧子和安子的妈妈分别要她们的孩子给Nini 打电话道歉,而且希望她们能和Nini成为最好的朋友。Nini说:“妈妈,可是我不想。至少我认为我不会和婧子做好朋友,她没有好朋友。”

“孩子,你认为可以就和她做朋友,如果你不喜欢当然不必,没有人可以勉强你。”

“但是,婧子和她的妈妈会不会伤心呢。”

“婧子如果是个有希望的孩子,也许你帮她这一下,对她一生都会有帮助,也许她就变好了。但是妈妈绝对不会牺牲你的感受去成全别人。对妈妈来说,你的感受是最重要的。”

“哦,那如果她们问我可不可以做好朋友,我会说‘好的,我很乐意!’这样,她们和她们的妈妈都会有面子。但是,我心里喜不喜欢不用告诉她们好吗?”

“当然可以。”我回答,心想Nini原来还有这点心眼。但这正是她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也未为不可。

今天放学回家,Nini高兴地告诉我:“我现在认为婧子也可以做朋友了。她今天的表现很好哦,对大家都好,对我特别好,她妈妈还送了一本书给我。”Nini写了一封信给婧子,也表示了对她妈妈的感谢。

孩子在成长的路上总要经过一些考验,他们要面对不同的事,父母无法替代她们。孩子的性格各不相同,她们也得学习怎样和不同的人相处,不打不相识,也许这样就能成就一对好朋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