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未受训练的心智:孩子怎么思维?学校该怎么教?》

(2006-03-26 18:03:04)

 

 《未受训练的心智:孩子怎么思维?学校该怎么教?》

(霍华德 加德纳)

 

未受训练的心智:孩子怎么思维?学校该怎么教?》

——张开冰

 

 

我正在翻译的两本书,其中一本英文书名是:“The Unschooled Mind:  How Children Think and How Schools Should Teach" 

中文暂定书名是:《未受训练的心智:孩子怎么思维?学校该怎么教?》

书的作者是哈佛大学心理学和教育学教授、波士顿大学医学院教授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

 

 中文梗概

 

有一些学习上的谜团总是困惑着我们、吸引着我们、逼着我们去思考。首先,孩子们能轻易地了解许多显然是十分复杂的领域,但却无法掌握学校设计的课业。其次,即使在学校学业成绩特别出色、主流教育评价中优秀杰出的学生,也往往无法深入理解学校课程中的概念与原理。

在《未受训练的心智》中,一开始,作者通过对学前儿童的心智、倾向和限制的研究,希望人们更能洞悉自己和人类的心智。

人类所设立的机构和人类本身一样,都有其限制。规模、效率、人际关系、官僚体制、各式各样和一直在改变的期望,以及绩效的压力等,都是人类设立之主要机构的负担和包袱。在今日,社会在快速变化,人们期望学校要顾及各个学生的不同要求,这对学校产生极大的压力。如果希望改革学校,就必须先了解学校运作方式的种类,这些运作方式不比个人内心运作的方式少。因此,在探讨过人类理解的局限之后,作者随即探讨了教育机构,尤其是学校的局限。

若以儿童和学校为关切的焦点,就会面对第三个层面:该重视哪些知识和什么样的学习表现的问题。

在进行这些讨论时,《未受训练的心智》大部分在描述作者所发现之个人、机构和文化的价值观,但在书的最后一部分,作者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能产生真正理解的教育。

这三种关切:人类本性、人类机构、和人类价值,形成本书的架构。

 

《未受训练的心智》第一篇综合当前对人类幼年如何发展与学习的认识,包括五岁小孩如何出现未受启发却强有力的心智。这些探查涵盖了早期对儿童心智发展的研究和理论,以及深入检讨科学家究竟如何研究人类的发展,并对近年来对儿童心智的各种看法进行评价。

在探讨儿童的认知发展时,作者特别留心那些会对学习产生重大影响的倾向和规范。他将一切正常人会有的感觉动作与符号形式的理解方式,与更精细的符号化、概念化、认识论的理解方式作对比。发现后者使大多数儿童在进入精心设计的学校环境后,遇到明显的困难。《未受训练的心智》前面几章所描述的研究结果和理论,鲜为一般大众所知晓,而即使在学术界,也不过刚开始了解这些研究对教育会有哪些意义。其实,惟有详尽了解儿童特有的心智结构,才会体认儿童的心智结构与学校课程之间的鸿沟有多大。

 

《未受训练的心智》的第二篇主要探讨学校这种教育机构,以及蕴含其中的规范;教育的价值观和传统,教育方式的演变历程。

作者认为,对教育机构的关心,离不开其设立的目标和要实现的价值观,而这些目标和价值观并不全然是认知的范畴。然而,不管在认知或非认知的层面,教育机构(主要为学校)都应循循善诱,兼顾广大学生的个别需求,使学生产生深入、真正的理解。

作者强调真正理解的教育,是要充分掌握概念、原理和技能,能将他们运用在新问题或新情境下,以及决定一个人的成绩表现是否已经充足和应该以何种方式学习新技能或知识。展现理解的重要特征,是能够以各种不同方式表达同一个问题,然后用不同的观点来寻找解决方案。单一,固定的表征是绝对不够的。我认识的每一位教师都认为教学的目标是理解,当然包括我自己。但我们的信心实在不堪一击。

第八、九两章说明,虽然每一位教师都认为教学的目标是理解,但如果一定要学生展现理解,就会立即发现许多教师一筹莫展。作者在这两章中介绍不少令人震惊的证据,强调这个问题的普遍性,和未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以及其症结。如果我们身为教育界的人士,要克服这个环环相扣的难题,就必须勇敢的直接面对它,教师们,请教育自己。

 

在第三篇,也就是本书最后结论部分,作者从教育改革者的角度出发,表示虽然达到理解的教育艰难重重,但并非无法克服。前几章是对有关学习限制的分析,以及作者与世界各地多位同事所进行的实验研究结果。这些分析使他能提出许多产生改变的建议,以解决未经教化的心智所怀有的顽固迷思概念和刻板想法。

作者认为,达成这种教育的重要线索,来自古老可敬的学徒制、现代科学技术、以及如儿童博物馆等现代发展的机构。但是要达成此一目标,我们须重新思考许多我们固有的观念,包括我们如何设定教育目标与如何达成等等。例如要求所有学生都要拥有理解,而不只是读、写、算等基本素养而已。又如不在任由地方决定教育政策,而是有一个全国统一的标准,来真正评量学生的理解。

 

《未受训练的心智》所提出的主要疑问现在可以一言蔽之:为何有些人可以轻松学会某些概念和技能,但在学习学校最善于提供的技能与知识时,却又显得困难重重?这个问题似乎是老调重弹,但至今仍未有妥善的说明,相关的证据也没有被充分的了解。唯有在通晓人类发展与学习的科学化知识,并考虑了人类机构的历史和限制之后,才有可能全盘掌握这个问题。

改革教育的先决条件,是要了解加诸于儿童与学校的种种规范。改善教育的关键,在于如何衔接三种学习方式:凭直觉学习的五岁儿童,特色是有其想法与限制;教育机构里的传统学生,有一定的课业和学习方式;学科专家,会应用技能与知识。(书中有详细的展开)

我们所选择的教学内容与评量方式,能反映出我们社会与人类生活中最值得重视的部分。以真正理解为目标的教育,才是唯一值得我们追求的教育,而我们应该且能够结合有关人类发展和教育机构所安排的与日俱增的知识,以达成这些目标。作者个人对如何达成此一目标的建议,即构成全书的要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