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孩子教育我 |
老刘为了孩子学习的事不知伤了多少神,(其实我们又何尝不是呢?)她已经基本上是个专职妈妈了,可是这个要命的专职真是害了她和孩子,因为有更多的时间去想。想可怕的事情,比如,万一女儿这次考试考不好怎么办?班上的其他同学都怎样怎样了得?谁和谁的钢琴都考到八级了,人家的孩子都上奥数班,我的孩子怎么课本里的数学都算不清?万一成绩不够好,不上重点中学怎么办?万一……,有一万个万一。然后是有足够的时间看到女儿的缺点,上午起床拖拉啦,吃饭太慢啦,做作业怎么可以拿眼睛瞄天花呢?
夏天里,小鱼和Nini,Gloglo玩得可高兴了,一起跳舞,一起郊游採果子,一起玩过家家。九月份一开学就几乎见不到她了。两个小姐妹开始的时候还忙着给她打电话问什么时候可以一起玩耍。刘阿姨说:“鱼姐姐是五年级的学生了,不能和你们这些小不点儿一样只知道玩。”因为刘阿姨曾经说过她小时候有学习小组,一起做功课很有效率。Nini灵机一动:“那么我们也来一个学习小组呀。”刘阿姨说,“姐姐和你们不一样,因为她自己不自觉,没有阿姨看着她不做功课的。”Nini还在争取呢:“鱼姐姐可以教我们不会的功课,我们也可以教她一放学就做功课,专心做功课的好习惯呀。”刘阿姨当然不会让三只小猴子聚在一起,那还不天下大乱?她告诉我,每回和我谈话就觉得是对孩子太过分了一些,她也很希望孩子有多一点天真烂漫的开心时间,但一想到孩子的同学们,一回到孩子的学校,见到的都是议论孩子们如何如何加班加油的妈妈们,心里就紧张,又不得不狠下心来,严母出高女呀。
小鱼有极好的舞蹈感觉和对音乐的敏锐反应。学跳舞的时候,不 管老师教什么样的动作,她都首先能很有美感地再现出来。问题是,她很注意别人,或者很在意自己是否和别人一样。接着她就会观察旁边的同学在怎么表现,然后很没有自信地将自己的舞步调整到和其他人一样。诸如此类的表现,其实和她在其他方面得不到适当的鼓励和表扬有很大的关系。每个孩子都天生有讨好老师和家长的天性,他们希望得到认可和肯定。总是受挫折的孩子就会欠缺自信,样样都要等别人来首肯,即使自己做对了,也认为还是别人的好。久而久之,自信和创造力都给磨掉了。其实,小鱼很聪明,就是不喜欢数学,为此她不知道招到老师和家长的多少批评。因为老是得不到表扬,小鱼对数学更是恐惧了,要上数学课前,她会有心慌心闷,头痛等等的病状。做数学作业的时候,支着头,叼着笔,头脑一片空白,就是进入不了状况。可是等到小鱼上舞蹈课的时候,依然神采飞扬,精神爽利。上学期她不想上学,告诉妈妈头痛得厉害,妈妈又舍不得孩子生病,连续看了好多个星期的医生,因此又拉下了更多的课,跟起来益发吃力,这么恶性循环,孩子和妈妈都遭罪。每天上学开始磨蹭,迟到了就告诉老师家里有事,回家不想做功课就说没有功课,学会了找借口,用撒谎来换取不受责备。
人与人之间是有很大差距的,每个人的个性和智能强项和弱项都不同,我们首先得承认这一点,才能找到对症的药和孩子未来发展的途径。做父母的自己都不可能对自己的行为和成就满意,而我们总是希望孩子能比别人强。试问是否有点不公平?再说,一个班级四十人,怎么可能每个都第一(即使我们长大后知道考试第一名并不意味着第一成就),其他39人怎么办?所以我赞成不给学生成绩排名,我的意思是真的不排名而不是内部排名不写在成绩单上,然后老师戴着名次的眼镜来看孩子,区别对待,连带也区别对待家长。我记得孩子的爸爸有一次问孩子的老师,我的孩子如果排名在班上是否属于聪明的还是靠后的?(非常常见的家长问题,学教育的妻子的老公也不例外)老师瞪大眼睛看着他,说:“我们的所有学生都很聪明,你的孩子表现很好,很尽力,发挥了她的特长,也热爱学习,我认为就是值得你骄傲的孩子。”把孩子的爸爸说得有点不好意思,孺子可教,从那以后也决心不将孩子和别人比了。
我曾经问过一个哈佛大学的教育家,孩子的那么多特质里面,哪一样最重要。他说:好奇心。一个人小时候的好奇心,如果好好保护就会成为他的兴趣,对他的一生都会有很大的影响。但是,我们的孩子受到来自学校和家庭双方面的压力,面对高考这座独木桥,大家都在为高分而努力,基本上没有时间和环境去关注孩子德好奇心。如果家长和学校和国家的政策不能取得某种共识,那么我们的孩子的天才(各方面的才能)必然会给扼杀在摇篮中。看到小鱼落寞的神情,我们都挺心疼的。多次和老刘说放松一点,各人头上一片天,小鱼喜欢舞蹈,就让她往艺术方面发展,谁说就不如其他孩子呢?
如果我们非要将孩子和别人比的话,比的也应该是他们未来的人生途径,比远一点,全面一点,不能太短视,只看眼前。辛辛苦苦逼着孩子学习的目的为了什么呢?有一个统计数据,香港学生学钢琴的比例全世界最高,每个学钢琴的孩子都被要求考到八级,但是香港的歌剧没有年轻人欣赏,除了流行音乐会外,其他的音乐会也很难看到年轻人。大家拼命考级的目的就是可以不用再被迫练琴,考到证书交给爸爸妈妈,爸爸妈妈可以拿来和邻居的爸爸妈妈互相炫耀一番,几年的钢琴学习也就仅此结果而已,我相信在内地也有同样的情况。爸爸妈妈,从我们开始,给孩子一个发展个性、宽容轻松的环境吧。前一阵子和知心姐姐卢勤在CCTV10做过一集节目,说的是一个狠心的爸爸为了希望孩子成绩考得好,不惜用酷刑折磨和惩罚。有一次,他儿子撒谎说他的英语成绩全部第一,他父亲高兴得简直有点不正常。后来发现他儿子没有考第一,而是考了第三十一,一气之下,制造了一个电脚链,把儿子绑起来铐上电圈,用电击孩子,电到三度烧伤,真正惨不忍睹。这位父亲用他学到的电工专业知识来来给孩子施酷刑,人性何在?知识何用?还有人沾沾自喜说用四百个耳光打出一个钢琴天才女儿,试问大概这位孩子将来会创作出什么样情感的曲子?他们的心灵遭受的是什么样的打击?
我在振振有词地说教老刘的时候,有一件事情却让我明白了为什么大家都希望和别人比孩子的心态。好友泓一家要移民加拿大,很快就要出发了。有一天,她来和我谈起她儿子到了彼邦后该入什么学校的问题。她兴致勃勃地憧憬着孩子学英文如何如何。突然,我有一种沮丧的感觉:我做错了吗?很多人都千方百计地送孩子出国学习,而我却逆流而上,带孩子们回国学中国文化。如果孩子们的英文退步了,她们是不是将来就不容易再补回来呢?一股患得患失的情绪弥漫我心。我很感激有这么一段经验,让我深深体会到这种父母的天性。所以,当上星期六,爸爸妈妈时间的主持人贾军问我是不是我的孩子比别人幸福,因为有一个学教育懂孩子心理的妈妈?我马上告诉她,不是的,任何一个人都一样有许多的心思起伏,我也和任何一位妈妈。多学习,多反省,有助于我们当一个合理的父母,将谁能预料未来的世界是什么样的?我们又是否有办法知道孩子长大后面对的社会和社会提倡的价值取向呢?我今天帮孩子们做的选择事实上是我的选择,我对未来世界的预测,加上我们自己的经验做出的,也许好,也许不然。孩子渐渐在长大,世事在变化,我们能做到的仅是会顾及孩子的感受,参考她们的意见,因应时势做出调整。
但有一点,我想我坚定了:不和别人比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