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江苏吴江震泽三道茶阿滋楠 |
分类: 走遍中国行行摄摄 |
还记否?捻一朵清香的茉莉,在那美丽的江南水乡。刹那间的流年,独坐于兰舟,在碧水湖蓝处,相盼那年江南水乡烟雨楼。那么多年,自己断断续续的江南之行,每次都会有新的不同,恍惚间悠远而缥缈起来。震泽,



阿滋楠新浪博客
阿滋楠(旅行、美食线路摄影师)微博
阿滋楠旅行秘籍公众微信号:azinannan
走过一座桥,迎面就是慈云禅寺,里面有一座慈云寺塔,砖身木檐楼阁式塔,六面五级,总高38.44米。由塔壁、回廊、塔心组成。自第二层起每层施平座腰檐,内有木梯可拾级而上。塔内四、五层有楠木刹柱直透顶端。塔刹由覆钵、仰莲、相轮、宝递、宝珠、宝瓶组成。仰莲上有明代万历五年(1577年)修缮时镌刻的文字。慈云寺塔留有宋代遗迹,但更多的是明代风貌。慈云寺塔与禹迹桥互成对景,互相映照,构成了江南水乡特有的“拱桥塔影”景观。


江南小吃名堂多,味道香甜软酥糯,除此以外还有一种叫震泽菜花团子的小吃,口味就是咸鲜的特别。菜花馅的制作颇为繁琐费时,首先是原材料,选自震泽的特产“香青菜”(又称“绣花锦菜”),此菜清香浓郁、鲜爽可口,是震泽人平日饭桌上必备的一道佳蔬。将香青菜晾挂数日,待水分收干后,用烫水泡开,洗净沥干,去根切碎,就成了震泽人口中的“菜花头”。其次是要将菜花头炒制入味,考究的人家会加入鲜笋、豆腐干等,同样是切成碎末,一起入锅翻炒,多油少盐,聪明的家乡人还会放入一小搓切碎的红辣椒,咸香中那微微透出的一丝鲜辣恰到好处,提色提味。
到了一婆婆家里,正赶上她在做菜花团子,正好大饱了眼福 口福。
菜花团子的皮儿是用纯糯米粉做的。先拿糯米粉加水揉捏均匀成一个光滑的面团,再分成一个个约1两左右的剂子。接着就是搓揉、压扁、包入菜馅、收口团好。不到一分钟,雪白圆润的菜花团子就做好了。白团子下再配上一小方翠绿的粽叶托底,颜色煞是清爽喜人,还避免了蒸煮时粘锅。




做好的菜花团子放进笼屉里,开水下锅蒸煮。只要约摸一刻钟的功夫,菜花团子便出笼啦。经过水汽的蒸腾,这些团子全部膨胀成了洁白莹润的大玉珠,婆婆美美的解开笼屉盖子,丝丝地冒着热气,空气里温热的鲜香更是不断撩拨着人们的食欲。
刚出笼的菜花团子皮儿还太粘并不是太好吃,想尝鲜还要耐着性子等会儿,等到冷却些不烫嘴的时候吃最好。此时,菜花团子的外衣软糯而有韧性,一口下去绵软柔韧,加上浓郁的菜花清香一下子就抓住了人的味蕾。菜花头的清爽咸味,融合了竹笋的脆爽生鲜,舌尖隐隐约约绕着一丝丝微辣,口感层次分明,鲜味独特隽永。


从菜团子店里出来,直奔了震泽四碗茶楼喝茶。不是普通的茶是有名的吴江三道茶。
吴江三道茶主要流行于吴江西南部的震泽、桃源、七都等地的传统土特产。民间风俗中,几乎家家户户爱将“三道茶”作为正月招待亲友及婚礼宴席的首选饮品。许多农家还用“三道茶”作为招待“毛脚女婿”首次登门的礼仪,“毛脚女婿”如果喝了甜蜜的风枵茶、咸味的熏豆茶和清单的绿茶这三杯茶后,就算过了丈母娘家的“第一关”。
吴江“三道茶”喝法的特点可以简单地归纳为“先甜后咸再淡”。
头道茶叫风枵茶,就是糯米饭糍干茶,因据传旧时招待过皇帝而又称“待帝茶”,沿袭至今招待贵客只用,或是招待第一次上门的新客及来访亲戚。口味香甜,正为吴江人热情的待客之道。
第二道为熏豆茶。熏豆茶中只有少量嫩绿的茶叶,更多的是各种“茶料”。熏豆、芝麻、丁香萝卜干、笋干丁、豆腐干丁等,混合冲泡其中,将茶的味道调制得香、咸、甘、涩数味俱全,有如人生百味,慢慢度过,自品其意。
最后一道是清茶,即绿茶。清茶者,白开水冲泡之茶业也,这才是真正的茶。而宾主共饮清茶一杯,才正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回味隽永。
另外,还有一碗,那个不是茶,是酒酿溏心鸡蛋,根据老板娘的介绍,只有在贵客来临时才会端出来。





在震泽吃三道茶,可以配上一些黑豆腐干当茶点,或将黑豆腐干切成丁,放入熏豆茶中作辅料。黑豆腐干也是震泽具有代表性的特色美食之一,已有300余年历史。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吴江知县以黑豆腐干进献,乾隆皇帝品尝后称赞不已,黑豆腐干从此成为贡品。因为黑豆腐干也可作茶点,所以又叫茶干。其味鲜美,甜咸适中;其质细韧,折而不裂,被人誉为“素火腿”。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