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走遍中国行行摄摄 |
桂林天天不会让人寂寞,今天早起杀向龙胜龙脊梯田,起床下楼吃了份桂林米粉,坐大厅里等出发,天气不是很好,阴天、有风,气温也下降不少,好像全国都是气候忽变。
梯田和瑶寨都在深山里面,下过雨的路又很难走,一直在车上睡了两个小时才到,非常颠簸,大概体力差了,坐了会儿就觉得很累,深山里雾气很大,根本看不到对面的山,路上有时候能看到一两个背着竹篓,穿着彩色服饰的奶奶,朦朦胧胧看到山间一层层梯田通向山顶,好像一级级从人间通往天上的台阶。
下车过索道桥就到了黄洛瑶寨,这个寨子因为妇女常年留头发而出名,还被吉尼斯纪录评为世界上群体长头发之冠,因为瑶寨历史上是母系氏族社会,这里妇女相当的有地位,大事小情出面决定,而男子则留在家中喂猪烧饭下地干活,女孩子从出生到死亡只能在18岁的时候剪一次头发,且不能丢弃,仍要盘在头上,象征幸福长长久久不离身,因此一般女性都有超过1.5米的长发,最长的有1.8米之长,农家人不用洗发液,只用淘米水在河里打理头发,因此到了夏天会有很刺鼻的味道。瑶族人喜欢佩戴大耳环等饰品,其耳朵因为常年累月的挂饰,到了晚年耳洞都可以伸进一根手指,看着有够恐怖。
另外,在这里表达爱意有些直接,有些Open,就是会用手直接掐对方的屁股,你若喜欢,也可以回掐。估计是当地政府重点开发的一个瑶寨,寨子中心就是个大吊脚楼表演歌舞,一排当地瑶族奶奶跨个小篮子,满脸笑容的守候着旅游团,推销手中只能保证两个月不掉漆,且做工有够粗燥的银首饰,奶奶们都是见过大世面的,说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且必要的英文,看到我就推销明信片,非常懂得营销,知道把握顾客心理。对表演没兴趣,我就一个人在瑶寨里走走,到河边拍拍照,蹲在一个破屋子门口看一奶奶织花布,奶奶包着大头巾,厚厚的眼镜,皱纹很深,手脚很麻利,突然下起雨的时候,奶奶一踢织布机,就收好,夹起来就躲进屋檐下,推了推眼镜,再一次向我推销明信片未果后,不理我了,踏实低头织布,这样不是很好吗,亲爱的奶奶~
转车前往龙胜龙脊梯田,梯田位于桂林80公里外,龙胜县东南部和平乡境内,是一个规模宏大的梯田群,著名景点包括“九龙五虎”、“七星伴月”等,始建于元朝,完工于清初,距今650多年,梯田的最高海拔880米,最低380米,垂直落差500米,整体造型恢弘,线条流畅,层层叠叠,但比较令人惊奇的是,其实最大的一块田不过一亩,大多数只能种一二行禾的所谓“带子丘”,因此当地人都说“青蛙一跳三块田”。梯田的景色随季节的改变而呈现迥然不同的壮美,有“春叠银带,夏翻绿浪,秋垒金阶,冬盘苍龙”之称,每年5月春耕时,苍茫的天地间,水波如镜的梯田里,慢悠悠的走着穿着蓝白相间衣服的当地居民,耕牛也拉动犁头一行行的来回耕作,碧绿的秧苗错落有致,远山躲在朦胧的雾色中,好似一幅天地为背景的巨大水墨画,而10月丰收时节,金黄色的稻谷铺满了整片梯田,阳光照耀下,到处都是黄灿灿的一片,身着彩色服饰的瑶族人弯下腰,一行行的收割整年的希望,从万木葱翠到百里金黄,一层层的梯田像一轮轮树木的年轮般记录着龙脊时光的流逝,大概这里的先人也没有想到,几个世纪以后,当时靠山吃山的朴素生存观念蕴含着这么气势磅礴的美学。
虽没有赶上最美的5月和10月,可今天同样带着一睹天工开物的期待,12点到山顶吃农家的竹筒饭,像我们吃的烤肉串的大炉子上放着满满一排的竹筒,里面有饭,腊肉和少量青菜。等到第二天早晨裹着厚厚军大衣犹豫着要不要上山时,天空就晴朗起来,最终,竟然看着一个火红的太阳一点点排上来,美的特别震撼,村长也起个大早,跑到观景台上祝贺我们这些游客,当然他老人家顺便且主要是推销茶叶。
遗憾总是难免的,看着来来走走的其他游客对着雾气微笑拍照,再彼此笑笑,心里也释怀一些,美景常在的,有一天再来,亲身感受先民筚路蓝缕创建人间奇迹的那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