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去年发帖打赌2010年房价大跌,一位网友今年提前8个月认输,12月4日午夜在郑州“裸奔”三圈,以示道歉,被围观者误认为是喝醉了的“酒晕子”。依稀记得去年有教授因为打赌房价不会下跌而登报道歉;到了今年,却轮到打赌房价下跌者道歉了,让人有几分感慨。
近期的民间舆论中,对于房价高还是不高的争论声音渐弱,所以就有了网友提前认输的现象。归纳起来,很多人的观点是这样的:很高,但不算高。这是一个逻辑悖论,大家却都不争了。
现在,大家在讨论北京、上海的房子应该和香港比一比的问题,因为都是国际大都市;当有人指出北京的房价超过了迪拜的时候,有人说和香港比,北京的房子还要翻几倍呢——如果北京的房子还能翻倍,自然就很难预测郑州的房价会下跌了。
按照所有的国际通行指标,如租售比、居民收入房价比、房价增速与GDP的增速比等等,北京房价应该早就过高了。但当这些标准在内地都失灵后,大家现在就不知道该怎么来衡量房价高还是不高了——有点“晕菜”。
这倒与酒桌上经常会遇到的事情有些相似:如果一个人还没有喝高,一般都会说自己已经高了;真喝高了之后,多半都会说自己不高,也觉察不到酒精度的高低,反而喝得更豪爽了。因为高了,所以不觉高:这个悖论只有在酒桌上才能找到统一。
楼市若是一桌酒席,桌上的人都说不高的时候,会不会是真的高了?大家觉得迪拜出点问题没什么大不了的时候,是不是因为酒能壮胆?如果再喝高点,郑州赶上香港的事情是不是也有人敢赌了?
房价如酒,大家现在都在举杯豪饮,气氛热烈,如果自己觉得酒的酒精度还不高,最好还是自问一下是不是真醉了?否则,当大家都成了醉眼朦胧的“酒晕子”的时候,即使酒已经变成了酒精,也没人不敢往下灌,那结局就只能是一起“喝倒”为止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