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零售物流,决战终端 |
营销尴尬:
营销趋势:
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设计
打破这种有人叫板无人叫好的技术诱导型营销僵局,已成为大多数门店的当务之急。而破局的方法显然不是现在药店操作的技术营销设计的不断加码,而是一次营销转型。这次转型是以前技术诱导型营销的逆向操作,主旨在于打造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新型营销模式。
新模式的创立实际上是对药品从短缺到相对过剩、消费者从被动购药到主动选药,以及不同业态药店对或便利、或低价、或专业、或全面等不同特点逐渐区隔等趋势的把握;是由消费者经济支配能力、消费者价值取向、对药品的需求差异化来决定的。新模式不再是简单的药品生产商或供应商的广告硬推和药店的价格与买赠软拉,而是要根据消费者细分后,目标人群的特定需求来定位与设计。
根据所确定目标人群的消费需求进行准确的业态定位,是这种营销转型的基础。不能指望一个药店能“通吃”所有消费者,而是要根据所确定的目标人群的主要需求,将定位好的业态特点做精做细,让目标人群进店,并能让进了店的顾客再来,而不是去别的药店,从而形成一批忠诚顾客。
把握目标人群的心理特点,进行特定的营销设计,是这次转型的关键。营销设计不只是往日低层次价格让利与买赠促销,而是要设计一些能满足目标人群消费心理和价值趋向的营销活动,要通过营销进入目标人群的内心,经营人心的同时将药店的营销做起来。
不可否认,这是一种目标市场不断细分过程中的营销猜想,这种猜想只有在“平价”概念过于泛化以致于坍塌,不再具备营销价值时才能实现。除了时机的选择外,药店能否真正实现这种猜想,还在于药店的营销管理链条能否从以前的自我主导正向控制型,向消费者主导逆向集中型转化,真正让管理为营销服务,让营销为消费者服务。这是猜想必不可少的保证。
(作者系老百姓大药房全国管理机构总裁助理兼品牌推广部部长)
(作者系老百姓大药房全国管理机构总裁助理兼品牌推广部部长)
前一篇:洗牌前夕,药店上演“生死时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