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零售物流,决战终端 |
与医改抢时间
张凤全所期待的“三级跳”在业内资深人士看来有点异想天开,他有这个自知之明,于是自嘲:“同行知道了,肯定只有两种态度:首先是嘲笑——这怎么可能?其次是惊愕——真的可能吗?”张凤全对此并不在意,他知道前面只有“华山一条路”了。
“近日,上海市政府已经下调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300个品种的药品价格。尽管目前大部分药品在药店的价格仍然低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但是随着政府加大对公共卫生的建设,将来上海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准备实行零差价政策。届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吸引患者看病买药,从而分流大医院的病人,分布在各个社区的零售药店势必受到冲击。”张凤全的紧迫感不是没有来由的。
画外音:
去年底,北京2600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始实行药品零差价购销模式,通过政府集中采购、统一配送、零差率销售来减少中间加价环节,改变过去“以药养医”的状况。药品价格平均下降30%左右。
在张凤全眼里,近几年,药品零售行业已经走到了前所未有的尴尬境地:“限售令”令药店损失了近20%的销售份额、提高新开门店门槛加大了药店的经营成本、医保定点药店禁售非药品所带来的影响无法估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零差价对药店形成巨大冲击……而这一切信号,都是药品零售行业即将进入大洗牌阶段的前兆。
张凤全们必须在洗牌到来之前做好一切准备。
画外音:
与同行抢时间
张凤全在与记者对话时坦言,他认为市场的洗牌会率先在华南和华东地区进行,这也正是此次他沿着华东-华南一线考察的原因所在。
之所以会下这样的断言,是因为上海开心人大药房本身地处华东,对周边竞争环境的变化自然特别敏锐。PTO即将把总部从深圳迁至上海,同时其管理团队正在华东市场积极地拓展业务,张凤全熟知,此前PTO之所以将总部定在深圳,是因为上海的商务成本太高了,如今辗转回到上海,必然有其深刻的市场原因。而另一个零售药业的新生力量——广东药品零售“黑马”大参林也于去年年底流露出有意向华东地区扩张门店的意图。华南市场,特别是广州市场上现在虽然还没有领军的强势品牌出现,但市场内部特别活跃。
画外音:
说来也巧,上海开心人大药房管理团队中的4位高层在进入这家企业之前均未从事过医药业,可说是地地道道的“门外汉”。大概正因为如此,他们在看待中国药品零售行业时有着一份“业内人士”所不具备的清醒。他们之所以下定决心进入这一行业,是因为他们看到中国药品零售行业已经进入“最黑暗”的时期,而这,正是“黎明”的前兆。
画外音:
与外资抢时间
画外音:
事实上,自2004年12月中国医药商业对外资开放以来,国内大型医药商业企业已纷纷开始与外资商业企业的合作谈判,包括上海医药、重庆医药、北京医药、南京医药等都先后传出过与外资合资的消息,但暂时没有斩获。近期有媒体报道,目前国内排行第一的中国医药集团也在酝酿与外资的合作。
有专家分析,外资进入中国医药商业领域,最看重的便是其分销网络与零售终端网络的资源,这些企业旗下的零售业务均在当地跻身主流行列,一旦合资成功,无疑对当地的零售药业将形成较大冲击。而外资鲜有采取实质行动的真正原因亦在于此,“国内药品零售行业遭遇前所未有的瓶颈,盈利能力空前低下,令外国资本举棋不定。”目前,仅有民营性质的贵州一树药业获得荷兰GRI集团青睐,与其合作发展舒普玛药妆店,引得其他企业艳羡不已。
回忆起来,中国药品零售行业的洗牌之说已经延续了好几年,但始终未掀起大的风暴,这与欠缺外来力量的冲击不无关系。“以联合博姿在欧洲药品零售市场的影响力及其目前在全球的扩张动向,其与广药集团的签约无疑是‘意在沛公’,对中国药品零售界的影响将是划时代的。”一位国内的药品零售行业老总如是分析。
当下,我国诸多药品零售企业面对的显然已是“外资欲来风满楼”。
前一篇:欧洲药品零售巨头联合博姿挺进中国
后一篇:营销猜想从技术诱导走向消费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