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野】5月17日——今天不“恐同”!

标签:
5月17日艾滋病恐同柏拉图张国荣杂谈 |
分类: 各色记录 |
今天是5月17日,一个挺有纪念意义的日子。本来,“517”的谐音是“吾要妻”,是一个喜结连理的大好日子,但与之相对应的却是与传统婚姻观念完全相悖的“同性恋”。
关于同性恋
同性恋的心理学特征已被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所认同。长期以来,人们常把同性恋看作是精神病、性变态、性倒错。在一个世纪之前,同性恋一直被认为是邪恶的“行为”。同性性行为被基督教会谴责为罪恶,甚至在一些欧洲国家被定为违法行为。
如今,同性恋、异性恋和双性恋,被认为是同时存在的“性倾向”,而并不存在角色倒错现象。性倾向被认为是:“持久的对某一特定性别成员在性爱,感情或幻觉上的吸引”;因此,同性恋指的是“对自身性别成员基本的或绝对的吸引”。要消除公众对同性恋者的歧视,主要靠普及的教育,其中既要有感性的关怀,也要有理性的判断。
总之,同性恋是一种复杂的人类社会问题,由此引起争议是随着社会的开放而产生的。单一地从个人权利、社会伦理、心理学或自然法则都无法准确定义同性恋行为。这种争议将长期存在下去,目前所做的研究结论还只是阶段性的正确。实际上,主流社会都有一种保守的特质,而正是这种保守的特质保护了社会的平稳发展,剔除了人类发展过程中的浮躁和不良现象。某些事物的存在有其必然性,在我们还无法确定孰是孰非的情况下,持谨慎而相互尊重的态度才是正确的。
一般来说,同性恋者具有某些共性。比如,他们的才智平均值在普通人之上,其中有些人相当高。再比如,一些人对艺术尤其是音乐有很深的素养,特别是在音乐美术专业的人群里,同性恋的比例要高于其它群体中同志的比例。
同性恋名人数不胜数。很多人不理解柏拉图的所谓“精神恋爱”,这是因为对古希腊社会研究了解不深的缘故,如果做深入分析,从同性恋的角度来看,则不难理解。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负盛名的艺术家、工程师、科学家、哲学家和发明家达芬奇,以及与他同时代的米开朗基罗都是同性恋。英国大哲人培根被认为是同性恋者。美国大诗人惠特曼和狄金森几乎可以被肯定是同性恋,许多人为了支持自己所谓正统立场竟对很多明显的证据视而不见。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俄罗斯大作曲家柴科夫斯基身上,他因为爱上外甥而被迫自杀,然而音乐界和史学界许多人宁可接受漏洞百出的记录说他死于霍乱。与卡拉扬齐名的大指挥家伯恩斯坦曾与老师科普兰同居过。法国当代哲学大师福柯,是公开的同性恋者。英国数学家图灵由于是同性恋而遭到迫害性无效治疗,英年早逝,他被称为计算机科学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