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视野】5月17日——今天不“恐同”!

(2011-05-17 08:10:39)
标签:

5月17日

艾滋病

恐同

柏拉图

张国荣

杂谈

分类: 各色记录

今天是5月17日,一个挺有纪念意义的日子。本来,“517”的谐音是“吾要妻”,是一个喜结连理的大好日子,但与之相对应的却是与传统婚姻观念完全相悖的“同性恋”。

    Homophobia,一个很生僻的英文词汇,今天我是第一次见到,意思很简单,是“对同性恋()的憎恶对同性恋()的恐惧”之意,简称“恐同”。

【视野】5月17日——今天不“恐同”!

    今天是“国际不再恐同日”,英文简称是IDAHO,英文全称是:International Day Against Homophobia。

    现在我知道,同性恋具有悠久的历史了。但在我的小时候,也就是上世纪60—70年代,甚至是直到80年代,对于同性恋,我的认知几乎是零。在那样的年代,人们是怎么也想象不出还会有这样的“事物”或者“事情”。如果是有,一定是精神病范畴。最早的认知,大概是与艾滋病之类的联系在一起的吧。

    社会发展了,新鲜事物层出不穷。同性恋逐渐进入社会,从“犯罪”到“鄙视”,从“宽容”到“认可”,但是,我想无论如何到不了“接受”的程度吧。对于我来说,至少还有“恐怖”抑或“不喜欢”的成分在里面,也就是所谓的“恐同”吧。所以,就有国际组织出面,设立了一个“国际不再恐同日”。

    1993年5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将“同性恋”从精神病名册中除名。这就是“国际不再恐同日”设在5月17日的原因。2005年5月16日,“第一届国际反恐惧同性恋日”香港特别行政区游行成功举行,有350名支持“同志平权”的朋友参与。2006年,经网上投票,将IDAHO的中文译名由“国际反恐惧同性恋日”更改为“国际不再恐同日”,以便清晰地传递社会不再歧视甚至恐惧同性恋的美好意愿。

【视野】5月17日——今天不“恐同”!

关于同性恋

    同性恋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在绝大多数国家,绝大多数人并不了解这个隐秘的世界,从而导致了误解乃至憎恶都是很正常的。

  同性恋的心理学特征已被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所认同。长期以来,人们常把同性恋看作是精神病、性变态、性倒错。在一个世纪之前,同性恋一直被认为是邪恶的“行为”。同性性行为被基督教会谴责为罪恶,甚至在一些欧洲国家被定为违法行为。

    1879年,第一份关于同性恋的案例研究在美国发表,揭开了同性恋研究的序幕。在这一时期,很多专家用“性倒错”来描述新的意义上的同性恋者,即同性恋被认为是一种性别身份的倒错或者颠倒。研究专家指出:对于想要做男人的女人,或者想要做女人的男人,同性恋关系是一种尽量接近正常异性恋的情绪上的努力。

  如今,同性恋、异性恋和双性恋,被认为是同时存在的“性倾向”,而并不存在角色倒错现象。性倾向被认为是:“持久的对某一特定性别成员在性爱,感情或幻觉上的吸引”;因此,同性恋指的是“对自身性别成员基本的或绝对的吸引”。要消除公众对同性恋者的歧视,主要靠普及的教育,其中既要有感性的关怀,也要有理性的判断。

  总之,同性恋是一种复杂的人类社会问题,由此引起争议是随着社会的开放而产生的。单一地从个人权利、社会伦理、心理学或自然法则都无法准确定义同性恋行为。这种争议将长期存在下去,目前所做的研究结论还只是阶段性的正确。实际上,主流社会都有一种保守的特质,而正是这种保守的特质保护了社会的平稳发展,剔除了人类发展过程中的浮躁和不良现象。某些事物的存在有其必然性,在我们还无法确定孰是孰非的情况下,持谨慎而相互尊重的态度才是正确的。

  一般来说,同性恋者具有某些共性。比如,他们的才智平均值在普通人之上,其中有些人相当高。再比如,一些人对艺术尤其是音乐有很深的素养,特别是在音乐美术专业的人群里,同性恋的比例要高于其它群体中同志的比例。

  同性恋名人数不胜数。很多人不理解柏拉图的所谓“精神恋爱”,这是因为对古希腊社会研究了解不深的缘故,如果做深入分析,从同性恋的角度来看,则不难理解。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负盛名的艺术家、工程师、科学家、哲学家和发明家达芬奇,以及与他同时代的米开朗基罗都是同性恋。英国大哲人培根被认为是同性恋者。美国大诗人惠特曼和狄金森几乎可以被肯定是同性恋,许多人为了支持自己所谓正统立场竟对很多明显的证据视而不见。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俄罗斯大作曲家柴科夫斯基身上,他因为爱上外甥而被迫自杀,然而音乐界和史学界许多人宁可接受漏洞百出的记录说他死于霍乱。与卡拉扬齐名的大指挥家伯恩斯坦曾与老师科普兰同居过。法国当代哲学大师福柯,是公开的同性恋者。英国数学家图灵由于是同性恋而遭到迫害性无效治疗,英年早逝,他被称为计算机科学之父。

    在古代中国皇家,同性恋更是不胜枚举。周定王有“裸合”之境,龙阳君留下了“龙阳”一词,卫灵公留下了“余桃”一幕,汉哀帝和董贤留下了“断袖”典故。《断背山》之所以把英文的Back故意译成“臂”,成为《断臂山》,其实是呼应这个典故。许多人知道乾隆与和珅的故事,却没有发现其中的同性恋意味。要知道皇帝和宠臣尤其宦官,这样的意味是很浓厚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