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产业分析的过去和未来

(2006-05-25 01:53:14)
TMT产业分析师 黄涌涛
 
在经济发生剧烈变化时,人们往往会留意分析师的一些观点,在经济增长从繁荣转入衰退时,政府和公众甚至会清算一些分析机构和个人的言论是否误导了市场。然而,人们对于明天永远存在憧憬,企业希望获得决策性帮助,而个人希望能够比其他人更早的了解明天的市场是什么样子,行业分析的市场永远存在。行业分析在不同的机构有不同的方法,然而其根源往往都脱离不了产业组织理论。
 
1938年,梅森在哈佛大学建立了一个产业组织研究小组,在继承张伯伦等人的基础上,梅森提出产业组织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形成《大企业的生产价格政策》(1939)。经过贝恩等学者的发展,哈佛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开始形成。
 
哈佛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以新古典学派的价格理论为基础,以实证研究为主要手段把产业分解为特定的市场,按结构、行为、绩效三个方面形成产业组织研究的“三分法”。构建了一个能深入具体环节又有系统逻辑体系的市场结构(Structure)-市场行为(Conduct)-市场绩效(Performance)的分析框架(简称SCP分析框架)。在SCP框架和随后一些范式的应用中发现。
  • 很多framework看上去很完备,但是如果你不了解相关的知识,你可能根本无从下手。
  • 即使你开始了破冰之旅,但是数据的匮乏和方法认识上的不统一,会让你和你的团队的工作困难重重。
  • SCP完美满足了战略分析的各种条件,但是严格按照SCP做出的战略分析和行业报告真的不多。
我们应该注意到:许多Mckinsey、Bain的顾问并没有采用很复杂的技术来分析行业。例如RB这样的公司虽然也会提出很好的框架,事实上他们也无法严格按照框架来分析问题。图表的美丽无法掩饰逻辑缺陷。对于产业分析来说,在原理上的贯通远远超过使用复杂的工具和技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