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影音八卦 |
一句话点评:我们的胃口越来越高,年夜饭,只吃肉是不行的。
今年春晚,应该说有印象的是这几个节目。先是王菲,她的声音还是那样范特西,只是,歌曲实在有点旧了,或者是岁月禀赋,她的人也少了几多冷艳,少了冷艳,自然就少了惊喜。接着是小虎队,他们看上去,样子比以前酷了,但那些歌,唾手可得,无论现场制造出多少掌声,都无法勾起我对青春的回忆,让我激动。然后是赵本山,为了看他,一直在酝酿情绪,我特别想在此刻开怀大笑。因剧情本身有苦情的嫌疑,虽说剧中当事人并不想苦情,一直努力塑造小人物对新生活的向往与希冀,但当他们抖包袱的时候,那种笑得前仰后合、鼻涕眼泪的大笑,实在很难再现。
这些年,春晚吃定了赵本山。同是东北人,我对他有偏爱。不得不说的是,即便偏爱,对他也依然感到遗憾。他的小品很难再有创新了,这就意味着,那些很用力甩出的包袱会越来越难触及到我们的笑点。如果一直这样下去,恐怕赵本山只能让徒弟从舞台走下来,胳肢观众了。
总体来讲,春晚是让人失望的。但春晚做为存在形式,依然是有其价值的,理由很多,只说两个,从百姓的角度讲,看春晚,已经成为家人团聚时的固定习惯。习惯的养成,据说需要21天,而看春晚的习惯,我们已经用掉27年。大年夜不看春晚,真好像会缺少点什么。至少,绝大多数不能去国外过春节的人,一定会或多或少的看上几眼春晚,特别是在吃年夜饭的时候,似乎只有看着春晚,才会有热闹的家庭氛围。从广告的角度讲,百姓的习惯,成就了春晚的收视率,收视率决定着广告收入。今年最牛的是植入式广告,如赵本山小品里的国窖1573,搜狐的刨根问底、郭达蔡明小品里的土豆、刘谦魔术里的汇源果汁,广告无所不在,又那么多,不办春晚,实在太可惜了。
在广告中插播春晚,把我们当什么了?算了算了,咱们还是转台吧,这是必须的。我们家是这样的,春晚开始了,两个遥控器主人,分别操纵着两台电视机,他们同时聚焦春晚,遇到不喜欢的春晚节目,在其它人无反对性意见的时候,再相继换台。
我选择的是电脑,网络也在直播春晚,我比那两位主人更自在点,我左眼看春晚,右眼看网友聊春晚,手在键盘上,还不停地敲打,我正积极地参与其中。
春晚刚开始就有人说,第一个节目我不看了。
过一会儿,又有人说,拿陈旧的网络段子演小品,给谁看哪?
年年是这些老人,一晃就是二十几年,不腻歪倒奇怪了,何况我们的胃口越来越高呢……
春晚沦落成了我们的谈资,最后,我们都谈乐了。
王石说,他好多年不看春晚了,全国老百姓唱一首歌,看一台戏,读一本书,说一样话的时代早过去了,生活多样化,娱乐更应如此。
是的,文艺早就百花齐放了,对于娱乐节目,老百姓的选择途径也越来越多,春晚,爱看,咱就看几眼;不爱看,咱就批评它几句;看着闹心,咱玩点别的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