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心灵止息忧伤的风暴

标签:
光明日报出版社畅销书唯有你我希望有来生文化 |
分类: 出版营销 |
按摩心灵止息忧伤的风暴
——读《唯有你 我希望有来生》
文/绿绮
灰色的忧伤渐渐沉积在心灵,穿过黑暗的通道,积聚在肺中。“忧伤肺”没有写成风花雪月的诗行,却成了滋养肿瘤的渊薮。陈旭的纪实文学《唯有你 我希望有来生》对如何疗愈心灵,止息忧伤的风暴,给出了一些奇妙的启示。
《唯有你 我希望有来生》在2022年1月,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它以“我”为线索,记叙了一个肺癌患者心理疗愈的过程,为面对癌症疯狂袭击的肿瘤患者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方法。
作者陈旭,是一位高级工程师。她以饱蘸情感的笔墨向世人,向癌症患者献上爱与坦诚,希望生命能量能在正确的位置发挥作用,而不是在“黑暗”的角落疯长,成为羁绊生命前行的绳索。
“唯有你,我希望有来生。”是周恩来写给妻子邓颖超信中的一句话。原文是:“我是一个唯物主义者,唯有你,我希望有来生。”作者以此为标题,抒发“我”对患癌的丈夫世广的眷恋与珍视之情。
作品没有详细描述抗癌阶段的医疗过程,而是详述了心理疗愈的过程,几乎是心理医生的疗愈记录。这样用心,目的只有一个:唤醒世人,把生命能量放在正确的位置,不要让生命能量成为癌症的温床。
风先生是个心理治疗师。他用语言为病人世广“做按摩”“做手术”。他打开病灶,发现里面的负面情绪——世广对郭总的感恩与愤怒。他不是简单地让世广倾诉,用“心理按摩”法为世广减压。他还要拿起“手术刀”剔除世广“心灵的腐肉”,也就是让世广直面自己的心灵深处,直面自己不敢承认的自卑与怯懦,直面以一场大病的方式呼唤郭总的潜意识。第一层次的剥皮削骨之后,风先生还要乘胜追击,拨开夫妻恩爱的面纱,让世广和妻子雨琮面对婚姻冷漠的真相。那份难堪与尴尬,激起了世广的愤怒和雨琮的抗议。事后世广的舒适和雨琮的感恩,都能证明疗愈的效果。
“死谏”是一个血淋淋的词语。雨琮却从心理医生的口中明白了它的深刻内涵。当初世广选择躲在一场大病(癌症)里面,宣告自己的愤怒与伤心,如今他带着舒爽的心情奔向新的世界。雨琮望着世广步履轻快的背影,疗愈自己内心的伤痛,期待五十年后的重逢。
作品的纪实性和文学性巧妙结合,既保留了纪实的真实性,又用以虚衬实和关照细节相结合的手法,增强文章的可读性。比如《他去哪里了》这一章,作者用夸张与想象的手法,描绘了雨琮昏迷时的梦境。“内胀外缩的身体重重砸到了树叶上——大叶子看起来像一张大网,当我落在上面那一刻,发现它薄如蝉翼。”大叶子是一个穿越梦境的入口,也是现实与虚幻的连接点。读者读到此处,会松弛一下紧张的神经,期待下文梦境的呈现。
人物形象鲜明,是作品的另一特色。好人世广内心深处汹涌着自卑和愤懑,贤妻雨琮充溢着对爱的淡漠和失望,他们的形象不是固定不变的,在心理医生的引领下,慢慢完善人格,慢慢与自己和解。
作者对风先生没有外貌描写,只有语言描写。唯一这一手法,却把一个临床经验丰富、语言逻辑性强的心理医生形象托了起来。风先生的翩翩风度尽在奇妙的语言中在展现。他和世广的对话,时而顺水推舟,时而针锋相对,严密的逻辑像品牌服装上细密的针脚。“人在天堂钱在银行时,重要的是身边那些爱你、关心你和在乎你的人。”“爱别人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自私的行为。”“灵魂有伟大的好奇心和了不起的胃口。”这些闪闪发光的句子都能让读者反复诵读甚至热泪盈眶。
《唯有你 我希望有来生》像一场春雨,淋漓在癌患病人和家属焦渴的心田,也让带着自尊假面匆匆赶路的人有所警醒。它让羞于表达情绪的人有了开口的理由和勇气,让不善沟通的人拆除了阻挡真相的隔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