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出版改革重大举措:书号网上实名申领试点工作启动

(2008-07-03 15:50:53)
标签:

出版圈

出版人邓永标

图书出版

万书阁传媒

作家经纪人

出版经纪

书稿交

分类: 出版业务

     明年起,全国书号将全面网上实名申领,一书一号。

    7月15日,作为书号管理工作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书号实名申领”试点工作将正式启动。新的书号管理办法将充分运用新技术手段,提升管理水平,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在试点工作基础上,2009年书号管理将全面实行网上实名申报,出版单位可随时通过网上申领书号。

 

    书号实名申领是指出版单位在图书出版活动中按书稿实名申领书号,一书一号。实行书号实名申领管理,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管理机制,完善图书出版管理,促进我国出版产业繁荣发展的重要工作。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调研(出版署调研组一行8人为此曾到博主所在单位进行过调研),书号管理改革工作小组已起草了《书号实名申领管理办法》(试行),由新闻出版总署条码中心等单位研制的“书号实名申领系统”也已投入运行。试点期间,北京、上海、重庆、湖北以及中央有关部委管理的56家出版社作为第一批试点单位,从7月15日起实行网上书号实名申领,经过3个月的试行后,积累经验,完善方案,在全国实施。

 

    新闻出版总署高度重视书号实名申领工作,此项工作被列为今年总署的折子工程项目。实行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是书号实名申领管理的基本原则,书号实名申领就是要通过管理职能下移,明确出版单位及其主管主办单位的管理责任,完善新闻出版总署,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中央出版单位主管部门和出版单位分级管理办法,形成职责明确、运行规范的书号管理体系。

 

    关于为什么要进行书号管理改革、改革的目的、意义以及书号实名申领管理的职责等问题,新闻出版总署图书司负责人指出,书号管理改革是适应出版改革和促进产业发展的需要。书号实行实名申领有利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正确的出版导向,促进出版产业繁荣发展;有利于多出好书,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有利于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出版管理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有利于宏观调控,资源整合,通过实现书号、条码、CIP等出版基本信息的统一,为行业发展服务;有利于切实规范出版行为,有效打击侵权盗版活动,治理买卖书号等行为。

 

    针对国家出版政策调整,本单位丛书计划将在2008年10月份全部执行完毕,需者速申报选题,明年只受理一书一号出版委托。目前尚可安排计划的有《文学新星书系》《五色土》《专家学者文丛》《学者文集》等十余系列丛书。

 

关于文学方面图书:

    一、要求作品内容健康,思想深刻,艺术上乘,选收达到出版水平的各种体裁的个人作品集(发表与否均可)。
    二、由本单位独家组稿,出版社出版发行,大32开本(880×1230毫米),装帧精美。作品送审通过后,即签订合同(送审稿可发电子稿)。
    三、每月不定期出版,多以合作出版形式推出。
    四、来稿要求齐、清、定。作者自己编好目录,附500字内容简介与200字作者小传。个人彩照一张,作者身份证复印件一份,出版授权委托书一份。注明详细地址、邮编、电话。
    五、本单位为作者提供版式设计、书籍装帧、编辑、出版、发行全程服务。并在网站对作者、作品作重点推荐、宣传。未尽事宜,请来电、来信垂询。出版周期两个月。

 

 关于专家专著:

    为解决专家学者个人学术成果出版问题,本单位不定期推出《专家学者文集》《学者文丛》等,已出版300余品种。6家国家级知名出版社出版,篇幅不限,统一印制。特殊情况需外印者,亦可由出版社开具国家出版署统一印制的印刷委托书。

    2008年的丛书计划将在2008年10月30日前完成,11月后受理作品全部以一书一号形式推出。为了更好地满足为评职称出书的作者,专家学者文集新增按需出版业务,一册起印。出版周期30天。特别情况可加急办理。

 

 说明:

 以上每册图书均办理作者本人作品独立的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国家出版署网站可查询.  


    投稿邮箱:8299288@163.com
    在 线 QQ:463072800 
    电    话:0715-8137336  8137371  8288785  8166419

 

本博主在线答疑出版业务http://bbs.17xie.com/threads.php?tid=12139&page=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