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三,北京一家出版社社长来我处。出版人见出版人总有聊不完的话题,晚饭后,我们在酒店天南海北侃侃而谈至深夜。聊天时,他们谈到最近遇到的几件令出版社头疼的怪事。
一是新书上市不久,社长、总编辑遭遇来自读者群中的“书诈”。该社是京城一家小有名气的出版社。去年底,社长接到一个要胁他的电话,来电者是辽宁的一位残废人,他买了该社刚上市的一本近百万字的新书,自称认认真真看完,发现差错之处很多。他认为出版社肯定会顾及声誉,要求出版社按他指定的帐号汇10000元“封口费”,否则就将此事在媒体公布。该社向北京警方报警,警方觉得这事不大不小,又远在大连,且是一残疾人,建议内部处理。可社长觉得这事令他头疼。至于差错多少,出版社当然有谱,因是几位老同志校对,差错不会太多但肯定多少有些。如“书诈”恶意扩大事实到处宣传,对于一本刚上市的新书来说,当然会有负面影响,出版社也会蒙受一笔经济损失。没办法,经讨价还价,最后,该社还是给了这位“书诈”10000元的图书才算签协议了事。后来听说,此事过去不曾有过,但今年并非第一例,京城还有另一家名社也吃过这哑巴亏,只是有口难言罢了。
二是寻求出版时,作者偶遇来自出版社的“温柔杀手”。这是在少数出版社偶尔发生的怪事。陕西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作者拿着一本二十多万字的作品,好不容易找到京城一家出版社的图书责任编辑商谈出版事宜,这位编辑说了一大堆理由。对作者说:出一本图书是很难的,需投人几十万元资金,但你老人家大老远的既然来了,我们一定会帮忙解决。这位责任编辑要求老人家一次性支付出版补贴11万元。作者在感激之余,很快如数付了11万元出版补贴。第二次再来出版社时,作者办完事前与社长聊了一会,社长听后吃惊,并对作者说:这书即使需补贴,也只需两万元补贴即可。作者便告知已付11万。社长随后安排人到财务查帐,社方只收作者两万多。余款不知哪去了。另一出版社品牌很好,一作家选定该社出版个人作品集。受理的责任编辑很热心地接待了作者。经反复磋商,要求作者付出版社的包销书款是7万余元。下欠两万元没按时到位,责编以种种理由不予发稿,最后作家贷款补上才算等了一年多的作品终于出版,而实际上出版社并没这条件。难怪最近某地一出版社在这次清理中,一工作人员一次性退出40多万元出版费和审稿费。
三是受理书稿时,出版社常遇来自枪手的“偷梁换柱”。有些枪手侵犯版权,拼凑内容,在出版物中专干偷梁换柱之事,是出版界遇见最多的事,也是最令出版社头疼之事。有位社长一天收收六份起诉书,都是因为侵犯版权被作者起诉。如今有的书商专门请人抄书,多的一本书照搬半数内容,重新编辑组装后送到出版社,还振振有词地说,他这作品全是原创,没有半点侵权行为。出版后,这些问题全都集中到了出版社。出版社毕竟人力有限,作为编辑也不可能通览天下书。而侵权之事是目前出版社遇见较多之事,因而,现在出版社每出版一本书,审稿成本在逐步增高,审稿难度同步增大,出版风险也同步增加。
(本文谢绝转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