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已经在法制晚报发表 蒋举
2012年春晚在喧嚣的锣鼓声中结束了,出乎意料地没有一个节目提到房子的事儿,哪怕是蔡明那个曾经善于去售楼处体验生活的演员,也没弄出一点对房地产的调侃。虽然舞美背景尽显高楼大厦,但楼市没有成为晚会任何一个段子的素材。
2012年新年,中国楼市没给任何人“发红包”,这就是春晚“过年不提房地产”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对于开发商,在过去的一年里和未来的一年,销售量大幅衰减,回款困难资金链紧张,不由得不“亲自实施”房价回归——降价销售。
对于投资者,那些大量购进产品伺机抛售的,看着在手的房源大幅贬值,而成功甩卖遥遥无期。
对于自住者,房价虽有微降,但离心理需求还有很大差距,即使勉强出手,也生怕房子继续降价自己买亏了。
房子越来越像普通商品,就似早市的土豆白菜或百货商店的家用电器。
春晚小品演房子的事儿,是市场不健康时代的产物。在所有人都疯狂投资、买两套住宅存海鲜都名正言顺的时候,不是因为房子太便宜了可以当仓库,而是什么人都可以把手头的资金投到房子上面等着增值,这样的市场是非理性的,销售手段出现侵犯消费者权益,履行合同时出现“麦子收了种、种了收”的不足为奇,让艺人们“砸砖”一下也很及时,能唤起人们的警惕。
2008年春晚,蔡明等人上演了一场《梦幻家园》,抨击开发商的不守信;2011年又扮演了小品《新房》里女孩的妈,把“刚需”背后的推手——丈母娘拿到舞台上给大家评判。
2012年,没什么房地产的“戏说”可以展现给大家,在“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作品中,确实很难表现人们应有的反思和沉默,还不如让开发商、购房者以及其他市场参与者,用自己的悟性去得出不同的结论。
今年春晚,大家都看到很多高楼大厦的布景,甚至比往届都要多。这不是触动人们敏感的神经,而是表现出楼房在一个城市真实的形象——它就是一组布景,你承认不承认它也在那里。我们的城市没有房子是不行的,而所有的人都“吃”房子也是不行的。
针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显而易见影响了GDP的增长和税收,但是为了经济“软着陆”,避免这架载着大多数居民的“空中巨无霸”坠毁造成更大损失,我们还是先“委屈”和“寂寞”一下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