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何怀宏
何怀宏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6
  • 关注人气:1,44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民主是要经过训练的

(2006-04-19 20:57:02)
分类: 访谈

民主是要经过训练的

 

经济观察报:当传统被中断,我们需要一种什么样的制度安排?

 

何怀宏:这个很难预料,我没具体研究,我头脑可能复杂一点,不会欢欣鼓舞,说民主最好。我认为市场不可能解决一切经济问题,民主也不可能解决一切政治问题,更别说它们能解决一切问题。我现在给学生讲《理想国》,雅典是希腊最发达的,其民主是我们现在没有能超过的,非常彻底的直接民主,所有人平等,都有一票,选举都是抽签,轮流担任各种官职要职,没有专门的官员,都是业余的,所有大事都由公民直接投票决定,包括所有的案件,都临时的、随机的抽签选出代表来裁判。但雅典还是衰落了。

 

民主肯定也是有问题的,但至少有一点,它能破解我们现在越来越定型、太强势和固化的官本位。官僚制度我也不是完全否定它,有另一个译法是科层制,它有它的理性功能和逻辑,胜过文革时期的集权于一人,但从九十年代以降,这种官僚制度和官本位越来越厉害,甚至严重影响到学界。学术行政化,一些学者也争着担任某些行政职务,这样就能获得许多体制内的资源。这个问题可能最终得通过民主来解决。官本位不倾覆,官员不谋私是不可能的,权力肯定是要腐蚀人的,即使不以权谋私,它也会带来僵化、效率低下等后果。

 

惟一能破解中国三千年来一直存在的官本位,可能就是靠民主。

 

经济观察报:以什么途径到达你所说的民主呢?需要什么条件?要经过怎样的步骤?

 

何怀宏:民主是要经过训练的,我不太赞成一下子铺天盖地的大选举,直接全面的民主也不一定可行。我关注民主的训练,这要通过法治来训练,建立法律的统治,这种法治应当内含地就包含一种民主和权利观念,但要是严格通过法律来推行。享受权利必须有义务观念,享受自由必须有责任观念,而且有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不可能一蹴而就,这也是和我们的国民性有关。比如走向市场经济,俄罗斯休克法还能过得来,我们休克法就可能过不来了,中国的训练、民情都不够,俄罗斯在最乱最紧张面包最缺乏的时候,坐公共汽车还井然有序,谁不守纪律,老太太会过来管。所以我主张法治,法治应该优先于民主,因为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话,肯定也要走向民主之路,通过法治来训练民主的观念、民主的民情。

 

经济观察报:你先前提到中国人缺少一种超越性,二十世纪以来,面对西方,我们先是感到缺船坚炮利,后来意识缺制度层面的东西,后来检查我们的文化,又追到精神信仰的缺失。

 

何怀宏:是有这样一种说法,但不是要主张文化决定论。只是说要有一种精神上的缺失感。精神上有缺失,日常生活再丰裕、经济上再成功,心里也还会有一种不安。中国人不容易理解西方人那种强烈的精神信仰,不容易理解他们怎么那样执着地、牺牲自我地寻求上帝,比如在中世纪,富有才华的妙龄女子进入修道院,终其一生在那里生活。还有后来为什么那么痛苦地、身体撕裂式的来反抗宗教,而这反抗还是带有某种宗教性质。我们即便不容易理解,却也要知道有这样一个维度。不要轻易去贬斥,更不要轻易去堵塞。这人心里面有一个信仰的神位,你要完全掏空的话,其他东西就会成为追崇的对象,比如说金牛犊之类。它不会总是空着的,我们也会放一个财神爷或神人在那儿,所以不会总是缺位。?邗上接47版

 

经济观察报:这种超越性的缺失,应以什么样的方式弥补起来?

 

何怀宏:精神信仰必须是非常缓慢地自然地生长,还要有某种缘分。我也不能明确地知道是通过什么途径,也不知道最后会怎么样。这样一种焦虑在越来越多的人那里出现,甚至很强烈,有些人就去信基督教了,也有些人去信佛教了。也有可能在中国再产生某种本土的信仰,这肯定是一个很长的时间。

 

我记得费孝通讲过,他这一辈子都在考虑如何解决温饱的问题,吃饭的问题,中国二十世纪很多年都没解决嘛,到世纪末的时候,他觉得差不多解决了,他到孔林去,到孔子的墓,写了一篇文章《孔林片思》,讲到中国在新的世纪会有一个心理的渴望,精神的追求。中国以后会不会出现一种你愿意为之奉献以致献身的信仰形式?我们不希望它是咄咄逼人的、原教旨主义的、一统天下的,但是究竟怎么样的我们不知道。只是说,如果有这样的精神萌芽,精神追求,不伤及别人,我们千万不要任意去摧毁压抑,只要是向善的,就有它存在的价值。

 

经济观察报:但人们离精神信仰往往太远,而且这种寻求和思考令人苦恼,宁愿去寻求那些容易获得的满足。

 

何怀宏:常常是这样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有一种满足,过去古人说过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普通人也可在生生世世、世代的延续中获得一种永恒感或精神和情感的满足。比如我带着我的孩子到大湖边,躺在草地上,看着他在面前捡起一颗颗小石子,高兴地往湖水里扔,你枕着头,看着他,看着湖对岸的远山,夕阳慢慢落下,心里会有一种安慰和幸福,等着夕阳落山,凉气和暮色渐渐上来,你带着他回家,他紧紧地牵着你的手。我觉得不仅中国人,一般人的心灵在这样的感应中也会得到非常大的安慰和享受。

 

不是说读了很多书就多么了不起,在非常通俗、非常朴素的情境里也可得到一种很大的满足,甚至是最大的幸福。因为其他都是有点渺茫的,比如你寻求某种信仰,你也可能寻求不到,有时是你的习惯、甚至你的理性阻碍了你,最后还是觉得生命无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