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读克里斯蒂

(2006-04-06 19:10:06)
分类: 书评

克里斯蒂的小说和希区科克的电影都是我的钟爱,虽然我大概还是更爱读克里斯蒂。看克里斯蒂的作品既有快感,又有哀伤,她的小说差不多都是命案,往往发生在一个封闭的地方:一个孤岛、一列火车、一条游船、或者一座远离其他住户的城堡或庄园。真正涉及命案的人物往往是五个以上,十个以内,他们都有谋杀的嫌疑,但最后被揭示的真正罪犯却还是经常出乎人们的意料,尤其奇特的是以凶犯自述口吻写就的几部小说(我本来已写下了这几部小说的题目,却还是删去了,以免让还没读过它们的朋友失去悬念带来的兴致)。

凶手的动机常常是因为金钱,但也有其他非理性、却又合乎人性的动机。在这些小说中,主要的破案者是我们熟悉的两位:一个是比利时的私人侦探波洛;一个是生活在一个乡村里的老小姐玛普尔。这两人都年龄不小了,不仅没有神探亨特、007的功夫,甚至有点笨拙或弱不禁风,他(她)们不是警察局的职员,维护治安不是他们的职业,他(她)们是靠脑子、或者用波洛的话来说,靠“脑子里那点灰白质”破案。波洛喜欢甜食,喜欢听人恭维,玛普尔小姐则总是用她村子里的人来说事。

封闭性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人类的处境,而总是有犯罪以及犯罪的动机却反映了人类的本性。所以,又可以说,书中的破案者不能不老一点,因为他(她)们不仅是靠脑子、靠理性、也靠对人性的经验、靠必须积累多年才能老到的对人性的观察和体会破案。

也正因为他(她)们不是警局的人,是在法律之外,所以他(她)们倒常常能网开一面,如不揭开自杀的凶犯的某些秘密;或让不很名誉的死者留一点体面。他(她)们甚至常常让有情人终成眷属,让某些死亡反而成为生者的解脱或欣慰,乃至幸福的开端。他(她)们在洞察人性的同时,实在是富有对人类的一种深深的同情,包括对人类经常要出轨、乃至犯下罪恶的本性的理解、哀伤和怜悯。死亡过后,生活还会继续,虽然,未来有些罪恶也还是免不了的。

克里斯蒂的小说是令人神往的,其中就包括推理、猜测给人带来的愉悦。她的作品虽然有某种我们上面说到的“套路”,但仍然是富于变化的,推理相当精密,很少破绽,对话精彩,耐人寻味,虽然开始可能会觉得有点沉闷。首先可能是各种人物的出场,谈话,好像和即将要发生的案件毫无关系,但已经有一种压抑的气氛,案件过后则是重重的疑云,波洛不断找人谈话,旁敲侧击,他有一个信念:即认为犯罪者往往会在谈话中自己暴露自己。然后当别人都还蒙在鼓里的时候,波洛却已胸有成竹,召集所有当事人聚会,谈出他的推理过程,最后出其不意地指出凶手。

读克里斯蒂的小说有一种思维和推理的愉悦,但在愉悦过后,却也时常有一种忧伤,而这忧伤可能也同样吸引了我,这忧伤是对于生命的忧伤,不说也罢。但如果仅仅是前一种愉悦,我想她的作品大概不会那么吸引我。另外,她的作品还很干净,无意展览残忍、淫秽和恐怖。但你还是感到一种哀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