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书评 |
徐晓的《半生为人》(同心出版社2005年1月)告诉我们,作为一个人,在病痛和失败中如何保有尊严地活着;在贫困和寂寞中如何富有滋味和情谊地活着;在物质欲望的热浪中如何淡泊地活着;以及在平凡的日子里中如何富有理想和激情地活着。作者在书中写到了自己在“文革”后期监狱中的日常生活和一些难友,写到了在一个“永远的五月”里离开了自己的丈夫周郿英、写到了以他可能是天真的理想和情谊鼓舞和帮助了许多人的兄长和挚友赵一凡。还有几个普通的人,如刘羽、李南,他们大都又通过一个曾如洁白的昙花一般短暂但却尽情地开放的杂志《今天》联系起来。然而,与作者最亲近的几个今天已被上天召走,幸存者进入了新的时代,虽仍相濡以沫,生活已略显局促、地位则早已边缘。即便知名的几个,如史铁生一直在被病痛折磨;北岛自认是在写“失败者之书”;高尔泰则永远不会也不愿通晓如何拿他卓异的艺术换取金钱。
今天的中国乃至世界上还有多少这样的人?他们似是最后的理想主义者或不如说天真的人,这些文字是已经过去的那个仍保有信仰和激情的时代的最后流浪者的足迹。我们再也不容易见到这样的人了。但也许正是因此,我愿意推荐这样一本书。如果这条已经隐秘地在地下流淌的河流,在这个时代也仍能吸引一些在本性上注定要为精神痛苦和激动的心灵,那么,在适当的时候它就还可能汹涌出地面。前一篇:如何看待世界和我们自己?
后一篇:今夜,祈愿所有生命的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