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用一生去寻找,那会是什么呢?
潘石屹又出新书了,他快递过来一本,用他漂亮的字签下请"......老师指正"客气的话。我看着笑了,也想起了他的笑。潘石屹爱笑,这是他在人们印象中一个表达谦和的符号。说起来,潘石屹的成功是无可置疑的,不过我相信会有一些崇尚淡泊低调的中国人,不喜欢高调"追逐名利"的潘石屹。正因为此,潘石屹的书可以去读,也许你的意识和心灵会有意外的突破.
潘石屹的新书用了这样一个书名:《用我的一生去寻找》。他试图用一生去寻找,寻找什么呢?如果你用一生去寻找,那又会是什么?
有意思的是,假如你做一个统计,你会发现在这本书里,出现最多的词语是:爱。信任。放下自我。精神。幸福。信仰。智慧。磋商。协助。心灵和正义。而出现较少的词语是:出人头地。财富。荣耀。钞票。权势。
潘石屹是个商人,也许还是一些人BS的"奸商",不过他的追求是:物质速朽,精神永存。
假如做个概括,我想潘石屹新书的独特之处在于不仅告诉你要工作和生活,而且告诉你为什么要工作和生活。不仅告诉你怎样成功和获得幸福,更重要的是告诉你真正的成功和幸福是什么状态———也许无关财富,无关地位和贡献。这是越来越多的人所困惑和迷盲的。
“功利思想根本上是以物质的目标取代精神感悟,它会把人抽空,变成没有灵魂,仅受外界物质诱惑的傀儡。”我相信一个拥有不小财富的人的感言会比哲学家要更为真实。
潘石屹在书中有很多属于自己的思维。比如他说钱,他认为钱的天性是流通,占有钱是没有价值的,钱的力量是在于不能独占它。守财奴是赚不了多少钱的。他受过骗,但最终选择了烧掉别人不诚信的负债清单,受过伤害,却也最终烧掉最记恨的人名单,他说这一刻,他和别人都获得了解放。又或者,他说人必须要培养的素质其实只有三点:1.信任他人的品质。2.简单。3.透明。
我偏爱这本书“从物质到精神”和“大美无言”两个章节。我想起一位印度先哲极有预见性的话,他说:人愈加仔细思考那些不容易懂的事,就愈有能力过上真正富足的生活。
不少人多会认为,生意人满脑子是赚钱,却难以想还有潘石屹这样常为形而上的问题困惑得整夜不能入睡的人。这些问题原本是哲学家的范畴:灵魂是否存在?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我们已知的世界就像黑夜中手电筒照亮的空间一样有限,未知部分是除了手电筒照亮空间之外的整个世界。”
关于这本书;潘石屹在他BLOG中的话让我感动:这本书稿是过去几年积累下来的,如果再修改,几乎要推倒重来。我恍然知道这书为什么要取这个名字。用一生去寻找。潘石屹在寻找一种声音:真诚。谦逊。一直向前。精神领悟永无止境。
有趣的是,这书里还有他与众不同的喜好,读禅经,推崇贫困美学,用山间劳作的方式给自己清零。有他的生活方式,如何和别人相处,多倾听,少发言,多信任,少防范。更有属于他自己,对于广袤人生的感悟和解读,可以叫做“潘式人生智慧”——比如说,他人是福祉。年轻是要放弃自我,年老时要超脱等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