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超级"魅粉"On Line (连线十八)痘痘、洁面、脱毛、眼袋、孕期妆品

(2007-04-14 22:03:41)
分类: 魅粉On Line

 

新浪网友:请问:那个蚕丝蛋白复合片是在卖药品的还是在化妆品的地方卖,谢谢!

晓梅:FANCL化妆品专柜有卖。

 

爱美一族:晓梅姐, 因为最近脸上老是冒出几颗豆豆, 有朋友建议用温盐水洗脸, 我看市场上也有卖洁面盐的,我想请问一下,这个对豆豆是否有抵抗的作用?, 还有经常用温盐水洗脸对皮肤会不会有什么副作用?

晓梅:市场上的洁面盐和食用盐是不同的,温盐水洗脸时有消毒杀菌的作用,但同时也会刺激到皮肤,造成皮肤老化,建议你一周用一次淡盐水洗脸就可以了。但如果是敏感性肌肤,建议你还是选择温和的洗面奶。

 

Sunny晓梅姐,一直关注您,我想请教,我的毛发特别旺盛,眼眉,嘴角,腋下,眼眉还好些,我经常修眉,可是嘴角看起来好难看,脸看着特别不干净,腋下的也很多,还很黑,有时候一个毛孔有两三根呢,夏天到了,穿没袖的衣服好难看呀,很尴尬,有什么比较安全可靠的,又能让它以后再也不长的办法吗?

晓梅:其实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很多女孩身上的不同位置都会有体毛的, 人体毛发的多少主要由体内的激素水平决定,除此外也与人种、遗传、饮食结构等多方面因素有关系。目前能够永久性脱毛是激光脱毛,代表方法:半导体激光脱毛、光子脱毛(强脉冲光)和E光脱毛等,但是未成年人士、孕妇及光敏性皮炎患者不适于此项治疗,治疗有可能造成局部皮肤色素沉着等问题,发生此情况应暂时停止治疗。如果仅仅是为了夏季穿衣好看,建议你选择肤蜡脱毛。

 

大世界小宝贝:我今年25岁,大学刚毕业一年多,眼袋已经困扰我很长时间了。我的睡眠很规律,一般晚上9点多就入睡。用了资生堂和欧莱亚的眼霜,但是效果不是很明显。向您求助。

晓梅:由于眼睑皮肤很薄,皮下组织薄而疏松,很容易发生水肿现象,遗传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愈加明显。此外,肾脏有病、怀孕期间、睡眠不足或疲劳都会造成眼部体液堆积形成眼袋。首先,保证充足的睡眠,临睡之前少喝水,并将枕头适当垫高,让容易堆积在眼睑部的水分通过血液循环而分散;经常轻柔地按摩眼睑,通过肌肉的运动来促进血液循环;按摩前洗净脸,并涂上适量的按摩霜;适当多吃胡萝卜、番茄、马铃薯、动物肝脏、豆类等富含维生素A和维生素B2的食物,均衡体内的营养结构。当然,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通过手术去掉眼袋,如果不是特别影响到美观,对你这样的年龄我不建议手术。

 

新浪网友:28岁 准备怀孕,昨天刚买了CLINIQUE的黄油和2号水,请问在孕期我可以用么?能不能详细在给我们推荐一些孕期能安全使用的化妆品?谢谢

晓梅:其实,肤质不会因怀孕而发生非常显著的变化。从理论上来说,只要选择经过国家质量认证的护肤品,特别是一些可信度较高的品牌,其中成分并不会影响到胎儿,没有必要全盘“格式化”日常护肤品。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孕期的准妈妈会自然提高自身的防御能力,使肤质会变得敏感、“警觉”,所以应尽量选用不含香料、不含酒精、无添加剂或少添加剂的产品。

  清洁这是最容易伤到皮肤的,一定要选择温和不刺激的产品,比如纯植物油或纯矿物油的卸妆油、婴儿油,不含皂基的洁面皂、婴儿皂,适合敏感肌肤的洗面奶、洁面粉等。

  控痘有些准妈妈在孕期会发痘痘,而抗痘产品中的某些活性成分,在怀孕前3个月要慎用。理肤泉的痘痘清乳液,主要成分是水杨酸(BHA)的衍生物LHA,比水杨酸更温和;Fancel的祛痘精华露,完全不含水杨酸和防腐剂,就更安全了。

  保湿肌肤干燥的准妈妈则会角质层增厚、皮肤更干,可用FANCL水分渗透面膜来补水并促进角质自然脱落,并使用成分比较单纯、保湿效果好的柔肤水和保湿乳液/霜,FANCL、雅漾、理肤泉的保湿产品。

  防斑约1/3的孕妇会产生妊娠斑,但没必要太担心,等孩子出生后会自然淡化、消失的。若急赶着消斑反而徒劳无益,一些祛斑、美白成分还可能“加害”了宝宝。或者,倒可以用一些精纯的天然精油来减弱妊娠斑:玫瑰、花梨木、柠檬精油以532的比例调制好,在每天护肤时加2滴即可(注意:加精油的润肤霜必须是纯植物配方,且只在晚上用)。

  防晒最要注意的是——防晒,准妈妈的肌肤会对光特别敏感,一定要居家、外出都防晒。很多人把不注意防晒引起的晒斑当作妊娠斑,结果孕后怎么也消不掉,遗憾不已。防晒时,应尽量选择纯物理防晒(以二氧化钛、氧化锌为物晒剂)的产品,SPF15一般不会有油腻感,雅漾、FANCL均有这类防晒产品。外出注意打伞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