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温暖的雨云
——雨云《温暖的味道》读感
还没有收到雨云的书,我已经一直在回味她温暖的笑意了。
在鼓浪屿浪漫岛初见雨云,她就一直带着这种暖暖的笑意让我感动。其实在厦门外图早两天的“静好”图书签售会上早应该认识她的。那天太匆忙,主要是给静芬送花,我在柜台买了静芬和郭永仙的书让她们签了名就急着离开去参加另一个聚会,事后有在一些报道里看到雨云的《温暖的味道》这本书也在静好系列,而那天,她当然也在场。所以,从云水谣回到鼓浪屿那晚,雨云和晚报的小美女妙婵过岛来看我,我已经很熟悉她了。在厦门,我仍是没有拿到这本书,雨云还是带着那种暖笑歉意着,说她从单位下了班就直接赶轮渡过来,来不及回家取书了。事实上,该歉意的应该是我啊。
下午收到快递,正要出门办事。先拆出送给我也叫云的同事的那本,看了一眼扉页的题字——也是一朵美丽的云。非常漂亮的一行隶书,仅此我已经感觉到雨云的用心了。回到家急忙翻开书页,那是送给我的,“春天的好,温暖”。她让我想起那晚浪漫的星光晚餐,我记得,我们一直说着春天的好······
先看了书的序,谢泳教授赞赏的雨云也是围绕着她的真实和温暖,真的文如其人啊。再看后记。后记一开始的小故事就打动了我,那个父亲在雨中坚持给孩子送包子的情景,那种简实的父爱让我有些难过。雨云说了,这是一本“献给母亲及一切善良的人们的书”,所以,我突然无限珍惜起来,竟有些不舍地从第一篇开始慢慢读下来。《阳台物语》看得我不舍得放手,花盆里未打理而窜出的野草儿在雨云笔下仍是有“那么美丽的姿态”,而小鸟儿也发现了“美妙所在”,“蒿叶含不下的时候,小鸟儿飞走了”,这“含”字把灵动可爱的小鸟刻画得入木三分,雨云回忆儿时“狗尾草”、“野麦粒”、“黄滕条”的小游戏,也把我带回到一个非常遥远的年少时光。她还通过物语,写到野菊和秋凉,写到阳台上修剪脚指甲的老母亲,她感叹到:“如果待到七老八十的时候,有一个人陪着,坐在这样的阳台上互相修剪着指甲,这就不是简单的幸福,该是人间的大福大贵了”。雨云用最朴实的语言,最真实的感受来展示人世的静好,冲击力已经超出了人们的想像。我突然汗颜,觉得自己的文语和她相比,实在是太矫情。
雨云的文字有时也是俏皮的,她可以让读者听到“云移动的声音”,《阳光的温柔》让我看到了一个美丽的跟着阳光脚步移动的可爱女子,而《用力喊你的名字》那份童贞却喊出了我的些许沧桑,“名字是她们呼唤的全部世界”,岁月蹉跎,我因此感叹自己再也回不到那种纯粹了。雨云内敛不张扬,总是习惯带着温暖的笑倾听。她很少说话,只有在文字里你才会感觉到她善茶道、熟韵音律甚至书法,古典功底也很深,晚唐五代的“斗茶”之风,儒家的《孝经》,老子的《道德经》,明朝许次纾的《茶疏》等等,在她笔下叙起来,竟是熟门熟道的自如,运用起来恰如其分。不熟底系的一定以为是她是准科班出生,在《一碗饭的满足里》,我才知道她其实是个中学的化学老师。250页的书我才看到第38页,第一辑的25篇我只看到第14篇,就特想停下来说点什么,我其实是个非常懒的人,很多文字债曾被我一拖再拖地最后拖得无影无踪。很少有文字会让我有这种想说什么的冲动,而且是迫不及待的这一刻。所以,我不得不暂时掩上书本,在温暖的意境里这么随意地写着不着边际的片言只语。
一直暖在雨云温暖的笑意里,我相信,有这样温暖笑意的人内心一定美好,也只有这样美好的人才能真正体味人世的美好。在此,我要借雨云的美好,祝福天下母亲,祝福所有善良的人们,祝福大家。
书仍在拜读中,美好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