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明节的水饺

(2008-04-23 22:21:26)
标签:

记忆

地菜

水饺

清明

情感

分类: 消冰煮茗香(品百味)

                        清明节的水饺

黄昏的磨西小镇(雨云摄影)

 

    晚上偷懒,见冰箱里还有清明节包的水饺,就煮了。打开电视,收视指南正在播《DNA之谜》,探索人类来源之谜,模拟塑造几千年前亚当的模样。

 

    十二粒水饺吃得很慢,几乎是数着吃的。不是因为亚当分了神,是因为我在感觉饺子馅里那熟悉的味道。味道没有变,还有清明节那天感觉到的荠菜的清香,还有荸荠的脆甜。突然想到自己包水饺还有丰富的历史原因呢。

 

    南方物产丰富,很多东西吃过了我都叫不出确切的名字。比如这儿的海鱼,多且杂。我就记得有一次同事对我说:别管叫什么名,是什么鱼,不知道怎么烧就用酱油水煮了(煮酱油水是这儿烧海鲜常用的一种烹饪方法)。就这样,我养成了凡事不好问的陋习。一天,我买回一种不知名的蔬菜。小小的圆叶,细细的筒茎。很嫩,一碰就断了。饭桌上,Sherry问:“这是什么菜?”“不知道。”“地菜吧?”“不可能,地菜我还不知道什么样的呀!”“明明是地菜的味道呗!”“不是,绝对不是,地菜是铺在地上的,这个长长的茎呢!”“还不兴人家改良呀!”“不是,我肯定不是,形状根本不对。”“真是,买菜也不问问是什么菜。”“下次买的时候问。”经Sherry的提醒,还真是熟悉的地菜味,越吃越喜欢。不觉称赞:“怎么这么好吃呀,没想到。”

 

    小时候,我们姐妹是吃着地菜长大的。在我们家乡,管荠菜叫地菜。地里生,地里长,是地的产物。春天一到,就是吃地菜的季节。没事了,就挎着竹篮采地菜。菜园里,田埂路边,用小刀,用短锯。挖回家的地菜,炒了吃,煮汤喝。地菜有药用价值。春天是多发病的季节,那时候最害怕的就是得脑膜炎了。那时候还有公家食堂,食堂里的阿姨用大锅煮地菜汤,用大木桶挑了,一排房子一排房子地送。我们用父母发的大瓷把缸装了,渴了就喝地菜汤。母亲和姐姐空闲的时候,还把地菜剁碎了包地菜水饺。那个鲜美呀,至今也忘不了。

 

    这个明明长得不一样的蔬菜竟然有着和地菜一样的味道,怎么不叫人惊奇呀!

 

    第二天我选了一把同样鲜嫩的蔬菜,这回付钱的时候,我没忘记询问卖菜的大哥我买的是什么菜。卖菜的大哥奇怪地看我一眼,没有回答,显然他没想到我会问这么个问题。大概别人都是知道了是什么才买什么的。我又问了一遍。这下卖菜的大哥反应过来了,告诉我那菜叫西洋菜。还告诉我,西洋菜和空心菜是一样的品种,炒了吃或者开水烫烫也可以,很方便。“西洋菜?”我拿着那把菜左看右看,没想到它会叫这么“洋”的名字。地菜的名字多么朴素呀!但不管怎样,我终于又能吃到熟悉的地菜味了。至从离开了家乡,离开了母亲的菜园,我就很少尝到地菜味了。有时,在野外,偶尔也会发现地菜稀有的身影。但都是那种极瘦小的,根本不能用来做烹饪的地菜。有的还没长大,就已经抽出了长长的硬茎,开出了白色的小花。煮汤倒是适宜的。可是总是不忍心采了,心想:就让它们长着吧,也许来年就多了,肥沃了。

 

    有了地菜的味道,就想念地菜的水饺了,人总是不知足。清明放假,同事说,有空可以自己做薄饼了(这儿有清明做薄饼的风俗,还有用艾叶做清明粿的)。我想到了地菜水饺。这是我可以做到的。

 

    清明这一天,我买全了材料,吃完午饭就自己动手了。这过程,不是很麻烦,也遇到了阻碍。绞肉机半途罢工了(没用几次呀),很不给面子,害得我只好用菜刀剁。右手剁累了,换左手。左手剁累了,换右手。还要剁荸荠,鲜菇,西洋菜等等。还好,不敢放多料,怕味杂了。还好,皮也不用擀,菜场买的现成的。还是比母亲姐姐那时候省事多了。

 

    绞好了馅,开始包了,Sherry也出来帮忙了。说实话,我还没有正儿八经地包过水饺呢,Sherry更没有。一开始,我的水饺太饱满了,Sherry的是躺着的。一会儿,我们都渐入佳境。很快就把一大盆子馅包完了。晚上就吃煎饺和煮饺。吃不完的水饺冷冻,冻硬后收拢来装在袋子里继续冷藏备用。

 

    于是,偷懒的今天,我又一次吃到了清明节的水饺,尝到了饺子馅里熟悉的味道。外面的空气和清明那天有点相似,下过了雨,还是阴湿的,没有缓过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