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映秀镇:震后救灾指挥全记录
发自汶川映秀镇 2008-06-12 09:09:32 来源:南方周末
汶川县映秀镇,在地震中成为举国关注的孤岛。全镇干部大量死伤。阿坝州政府副秘书长杜骁被困在当地,成为当时幸存的最高级别干部。几乎瘫痪的基层政权,如何在与世隔绝般的环境中恢复运转,有效组织自救?
当时(地震之初)大家都很慌乱,我就装作很有信心的样子告诉他们:“大家不要怕,不要惊慌,省委省政府已经知道了,他们很快会来救我们的!”其实,当时我们什么都不知道,通信全断了。
陆航团团长要求用石灰划定着陆点。一时找不到石灰,侍俊书记说拿面粉来,结果用了一袋面粉来画着陆点。这一袋面粉让许多人能及时得到救治,几天时间空运出了600多伤员。
灾情千变万化,但部队比较讲程序。14日晚上开会时,侍俊书记急了,他把桌子一拍,说道:“你不能拍板,那就请拍板的人来”,“我是对四川省指挥部负责,对全州的灾民负责,你既然是来救灾的,就要听从指挥部的”。
震后半小时指挥所运转
我既是阿坝州的政府副秘书长,又是阿坝州旅游执法局的局长。5月12日下午,带着13名同事到映秀检查工作准备离开,结果大地震发生了。街上一片混乱,全是哭声、喊声、救命声。当时倒塌的房子和塌方的山石搞得灰尘满天。不管你穿白衣服,黑衣服,彩色的衣服,全都看不出颜色,全是灰。大概十多分钟后,灰尘散去,能见度有四五米。我开始清点人数,随行的13名同事都平安。镇长也过来了,说看来镇上有几千人被埋在里面了。我就说,我们要赶快成立一个临时指挥所!那时我是留在映秀镇级别最高的干部了,理所当然要担起这个责任。
但是人手不够啊。干部只有三人,我、同行的汶川县副县长张云、镇长蒋青林,镇委书记没有找到(事后发现被砸成重伤)。活下来的镇级干部只有6个人。派出所干警跑过来说,幸存的警察只有三人,其他全被埋了,所长也不行了。村上部分干部也赶来了。我就把现有干部组织起来,州,县,镇,村,四级幸存干部一共30
人左右。
震后半个小时,指挥所就开始分工运转了。
首先成立疏散安抚组。镇长蒋青林找了三个看上去比较安全的坪坝,就近疏散镇上的幸存者和中小学生,三个点共疏散了1000人左右。当时大家都很慌乱,我就装作很有信心的样子告诉他们:“大家不要怕,不要惊慌,省委省政府已经知道了,他们很快会来救我们的!”其实,当时我们什么都不知道,通信全断了。
但我们不能乱啊,如果我们不镇静,老百姓就更没有信心了。当时我派了三个人向外报信求救,一个汶川方向,一个成都方向,一个卧龙方向。这三个人很快就回来了,路彻底垮了。并且余震不断,滑坡严重,出不去。我们几个商量一定要组织好,不然活下去都会很困难。
当天傍晚,我们从收音机里得知,震中就在映秀镇。有人告诉我,大震之后会有大雨。我马上要求镇长要用彩条布给灾民搭篷。漩口中学校长也向我们要彩条布。有一个体户当时不愿拿出他的库存彩条布,我们就强行征用了。当天晚上,又有人来报,说映秀镇上的岷江水只有平常的五分之一。我们就推测,完了,肯定是上游塌方了。镇长就要求大家往高坝上撤。那时人太多,地方又小,外面下着雨,两边的山都在余震中不停地滑坡发出怪响,大家在帐篷里湿淋淋地站了一夜。
先救学生
第二个组是抢险救灾组,负责组织所有年轻力壮的幸存者救人。不管你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只要看起来像小伙子,就被要求加入。有些胆小的年轻人不敢加入抢险救灾组,负责组织的干部就急得破口大骂。
抢险救灾组成员只有几十人,许多家属和单位都要求我们去救。映秀小学副校长跑过来报告只有几十人逃出来,许多孩子埋在里面。我立即决定先救小学、中学和幼儿园。在小学,我们在一个点上就救了十多个人。我们打集体战,家长一起帮忙,七八人站在废墟上,传递挖出来的学生。这个组从地震发生后到天黑前,救出了三百多人。这些人被埋在浅层废墟里,容易救。
第三个组是医疗救护组,由镇医院崔院长负责。当时医院伤亡不重,但是设备全被埋了。他来之后就组织医生救援。但是没有药。怎么办呢?就在废墟里挖了一部分。当时还在余震啊,他们就进去挖药,非常了不起!
崔院长把伤员集中到一个帐篷里面,轻重伤员分开。他们只能给伤员简易包扎,我也协助他们包扎了三个。有一个是头部,骨头都可以看到了,还有一个动脉断了,就要把它勒住不让流血。没有绷带怎么办,就用窗帘。管它干净不干净,就直接用上了。小学这边有的就用红领巾包。没有酒精怎么办,就用白酒,也是从废墟里挖出来的。没有消炎药怎么办呢,从里面挖了一部分生理盐水,给伤员挂吊针。他们看到药水就放心了,其实只能起心理安慰作用。
“关键时候看干部”
第四个组是生活保障组。主要守住镇上两大超市,有个超市老板非常好,他把钥匙交给我们了,说只要为了救灾,政府作任何安排他都愿意。那些物资成了救命物资。当时的原则是小孩发,伤员发,其他人不发。当天晚上11时左右,给他们发了一瓶水,发了些干粮。第二天早上发了两次,就没有了。人太多,中学生就有一千多人呢。
再一个就是秩序维持组,这个组主要是派出所幸存的警察、武警等,共10人左右。重点保护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信用社,还有粮站。当时已经有柜员机被打碎了,我们肯定要把它们保护起来。
还有就是死亡调查组。当时我们根本调查不清死亡的人,就调查幸存者,这就容易些。当时幸存的大概3000人左右,包括过路的行人和游客。这么一算,死亡的就有几千人,1200人下落不明。
应急方案其实和以前的积累有关。阿坝州自然灾害频繁,SARS后,有关疾病的、交通的、食物中毒的、自然灾害的,包括地震,各类应急预案都有。我自己就处理过一些紧急事件,这次结合原来的预案,一步步怎么来,脑子里就有了。
当时为了保证6个小组的运转,有镇干部家属遇难了,但他们只有到晚上才能回去看家属。我自己也一样,岳父家里死了人,我没打电话回去,第五天打了电话才知道。
关键时候看干部嘛。只有这样的组织性、纪律性,才能在非常时期保证干部的战斗力。
正因为我们尽力了,5月13日州委侍俊书记进入映秀时,老百姓就没有说镇政府不好的,没有人在书记面前哭。
“靠山来了”
5月13日13时,13军二十多名侦察兵冒着生命危险进入了映秀。我终于把映秀伤亡惨重的消息通过他们发给了省指挥部,这些战士累得很快倒在马路边睡着了。
当天晚上8时,州委侍俊书记来了,他走进我们的帐篷时,我们都没认出来。他的蓝色帽子全是泥,裤子的膝盖上很大一个口子,左边的屁股上也是一个口子,估计他们是摸爬滚打过来的。我那时很激动,感到靠山来了。
当时外面下着雨,我们生了一堆火。和侍俊书记一起来的,还有13军军长、州人大主任等十来人。阿坝州抗震救灾指挥部就成立了,大家围着火堆开会。开完会,侍俊书记就用新带来的卫星电话向指挥部汇报怎么自救,怎么派兵力。安排完工作,已经是5月14日凌晨4时30分了。
刚巧,成都军区陆航团团长因为休假被困在映秀镇,他就和侍俊书记一起确定了停机坪的点,可同时停6架直升机,指挥部也搬到了停机坪旁的一个小沙包上。陆航团团长要求用石灰划定着陆点。一时找不到石灰,侍俊书记说拿面粉来,结果用了一袋面粉来画着陆点。这一袋面粉让许多人能及时得到救治,几天时间空运出了六百多伤员。
他还定了个规矩,每天早上6时30分开军地碰头会,17日后改成7时。每天下午6时再开一个军地联席会。他是总指挥,各部队首长是副总指挥。来映秀的部队都要在会上汇报救、送的伤员人数,搜救中的问题,要谁的支援等。
州委书记分物资
指挥部运转后,映秀镇上的每个点都有人在寻找幸存者,甚至精确到哪个房间。一接到生还者的信息,指挥部马上派救援队、消防队行动,医疗、部队协同跟进,救援分点包干,每个救援部队责任明确。救援、筑路、送粮、保卫、处理遗体,几千兵力被有序地调动了。
当时道路不通,物资还很缺乏,部队不少官兵三四个人一天才能喝一瓶水。空运和人力运进来的物资是由我管的,侍俊书记就对我说:“把东西管好,你们都不准动它,晚上我来分配。”
到了晚上,物资很少,部队却很多,有武警、13军、127师,还有消防和军医大,都过来了。侍俊书记对来领粮领水的部队将官说:“各位,物资今天晚上我来分配,你们就听我的。关键时期看风格,看党性……”他说得非常重,别人就说“好,我们听书记的”。
大部分水给了医疗系统,很多伤员需要水,没有人有异议。干粮保证医疗队的需求后分给军队。侍俊书记说:“给军队只能那么多了,还有一部分给消防,消防都是带重工具过来的,没有带其他吃的。他们的条件比你们的差。”
镇上的灾民则要过得好些,有从废墟里挖出来的粮食,另有两架直升机空运的物资,全部交给他们了。
即使省着用,物资仍然太少,侍俊书记就带头少喝水。刚开始时,他两天一夜只喝了一瓶矿泉水。他不喝,我们这些部下也不敢喝啊。我们七天没吃热米饭,只是吃干粮,要把水和粮食省下来给部队。因为吃的喝的太少,我大便四天才有,小便三天才一次,拉出来的都是清油。直到5月18日,映秀到都江堰的道路打通,物资不再匮乏,状况才开始好转。
5月20日,我们终于吃上了一顿热米饭,你不知道那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