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孙东东:真实的上访者(连载六)
罗会祥
在今年3月发行的一期《中国新闻周刊》上登载的一篇题为"把精神病人送到医院是最大的保障"的访谈中,北京大学司法鉴定室主任孙东东表示,他负责任地说,"对那些老上访专业户,不说100%吧,至少99%以上精神有问题--都是偏执型精神障碍"。此番言论在中国社会上迅速引起广泛争论。许多访民表示强烈不满。
我曾经采访过许多上访者,并记录了他们的真实遭遇。请孙东东看看,这些不幸的上访者究竟有哪些精神问题?即便是那些“偏执的”上访者,又是谁造成他们的精神失常?
这里的故事都属于上个世纪的历史,但绝对100%的真实。
6、怪事:接访员成了上访者的替身
李某,原是霍山县农业银行系统职工。50年代初,因工作差错短款30元,被定为贪污,开除公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国大平反,他开始上访了。
李某一趟又一趟往县农行跑,机械地重复着:“我不是贪污。忙中出错,谁没经过呢。你们应该给我平反呀。”俨然一副“祥林嫂”的可怜相。行里的大小头目,他一个一个地拜,反来复去地拜。
起初,大家不无同情之心,还耐心跟他解释几句,倒一杯开水递给他。慢慢就烦了:“跟你说过多少遍了,不能解决就是不能解决,怎么还来纠缠?”他的感觉已经迟钝了,不计较对方的态度,把那些不知说了多少遍的话,再重头唠叨一遍。人家照干自己的事,干脆不理他。末了,他一去,人家就往外推。
推是推不开的。东方不亮西方亮,李某不信天下没个讲理的地方。这样,他就找到县信访办来了。
信访工作者有个职业性的美德,好歹有一副笑脸,有几句知冷知热的话。他们问清了案由,很显然,他的要求符合政策,应该落实。于是,起草了一个报告送给县委书记,书记也很快批了:请农行党组研究,拿出意见。
李某得知这个消息,很高兴,心想这下该不会有麻烦了。他太天真了,不仅麻烦了,而且缠手得很哩。农行党组对书记的意见根本就没研究。
如此态度,局外人似乎不可理解。其实,农行自恃“三权”在外,县里不能拿他怎么样,所以才这样傲慢。条条管理也好,块块领导也罢,不都同属于一个中央吗?岂能如此分割?
农行不理睬,信访办登门“请教”。农行的话不客气。信访办的语气也少不了辣味:“十一届三中全会开了这么多年,你们还不转弯怎么行呢?”“转什么弯,他贪污30元可是事实?”“不是贪污,是过失短款。50年代制度再严,还有个坦白从宽嘛!”“不管怎么说,你们无权命令我们执行。”话讲到这一步,也该收场了。
怎么“收”得了呢?李某三天两头来访,一坐就是半天。他不应受到任何指责,但信访办就犯难了,这事咋办呢?一个接访员出于义愤,自报奋勇:“我去找农行!”
到了农行,行长倒满客气:“什么风把你吹来了?”接访员说:“无事不登三宝殿,我专为李某一案而来。”行长收敛笑容,柔中有刚地说:“听说你们要支持李某告我,我等着哩。”接访员刚中寓柔地答:“你不解决李某的问题,不光他告你,我还要告你哩。不信,你就等着瞧吧。”说罢,把板凳一拉,坐下来,“来,我们谈公事在办公室,吃饭到你家,你什么时候‘开关’,我什么时候撤兵。”
一场唇枪舌战开始了。接访员软硬兼施,寸步不让。行长左推右挡,步步为营。到底还是有理走遍天下,一轮战罢,行长退却了,答应报请地区分行研究。
过了两天,接访员又去催问,行长说:“就请你老兄动动手吧。”接访员说:“我怎么能给你农行拟稿呢?”“别卖关子了,我们不熟悉政策,劳你大驾帮帮忙吧。”接访员狡黠地一笑,“那我可就不客气了。”
报告报到农行六安地区分行,根本没费任何周折就批了。李某总算承沐到了政策的春风。党的政策不是针对哪一个人的,它是对社会所有成员的规范,任何人、任何部门都不可能超越其上而自行其是。
(未完待续。本故事一共8篇,分8次发完,请网友和博友批评。)
回答孙东东:真实的上访者(连载一)
回答孙东东:真实的上访者(连载二)
回答孙东东:真实的上访者(连载三)
回答孙东东:真实的上访者(连载四)
回答孙东东:真实的上访者(连载五)
回答孙东东:真实的上访者(连载六)
回答孙东东:真实的上访者(连载七)
回答孙东东:美国白宫也有信访办公室
本博文章均为原创,转载和使用请征得作者同意。
联系方式如下:
MSN:ABL536@MSN.COM
QQ:175820473
mail:axiang0188@163.co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