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禄丰世界恐龙谷探秘(组图)
罗会祥
文/摄
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禄丰县距离春城昆明60多公里,因埋藏着大量恐龙化石而名噪全球。恐龙化石遗址在一条蜿蜒起伏的山谷里,云南省投资16亿,在这里兴建了世界恐龙谷,据悉,世界恐龙谷整体规划分为三大部分:一是面积3.5万平方米的恐龙科普馆,在国内展示恐龙知识较为全面,科技含量较高、互动性较强;二是禄丰恐龙自然遗址保护展示馆,陈列禄丰发掘的60具装架恐龙化石;三是科考营地,再现侏罗纪时代恐龙王国的情景。
世界恐龙谷自2006年9月动工,一期工程投资6亿元,并于2008年4月18日正式开放。

世界恐龙谷门口,矗立着4根28米高的“擎天柱”。

雪白的汉白玉柱基,古铜色柱身上面刻着240条发现于世界各地的恐龙形象

穿过吊桥,回望四根擎天龙柱,就成了一道风景。

恐龙曾经生活在这个山谷里

复制的恐龙只能给人以想象了。

中心广场
恐龙最早出现在2亿3千万年前。在6500万年前的时候突然全部消失,成为地球生物进化史上的一个谜。中国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禄丰县是世界上迄今出土恐龙化石最丰富、最完整、最古老、最原始的地区之一,是拥有众多世界之最头衔的恐龙之乡。

恐龙谷最有价值的是中国禄丰恐龙大遗址,堪称恐龙遗址的世界奇观,已发掘的380平方米剖面裸露出20余具恐龙化石,地下仍然埋藏着400余具恐龙化石。整个禄丰至今出土的恐龙化石中,已经研究记述命名的恐龙有14个属18个种,禄丰恐龙化石创下年代、种类、数量、埋藏密度、个体完好度5个世界之最。

这是一条高15米、宽40米、长83米的1.6亿年前的地质坡面。

恐龙化石清晰可见

杨钟健雕像
杨钟健(1897-1979),陕西华县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古脊椎动物学的奠基人,中国恐龙研究之父。

恐龙遗址馆的镇馆之宝——1938年出土的许氏禄丰龙存放在玻璃橱内
许氏禄丰龙
恐龙体长:长4.5m 宽1.55m 高2.6m
生存年代:三叠纪晚期——侏罗纪早期
生存地点: 中国云南禄丰
许氏禄丰龙是中国所发掘最古老的恐龙类之一,与欧洲西部三叠纪晚期岩层中所发掘的板龙极为神似,是中国人自己发掘、研究、装架的第一条恐龙化石,被誉为“中国第一龙”。
古生物学家遵守“国际动物物学命名法规”给恐龙起名,采用瑞典生物学家林奈(Linne1758)建立的双名法(Binomial
system),即一个物种由属名(name of genus)和种名(name of
species)组成。譬如,许氏禄丰龙(Lufengosaurus hueni Young
1954):禄丰龙(Lufengosaurus)是属名;许氏(hueni)是种名。第一具禄丰龙是1938年在云南省禄丰盆地发现的,我国著名古脊椎动物学家杨钟健给它命名为禄丰龙(属名);杨钟健在研究禄丰龙时,得到德国古生物学家许耐(Huene)的帮助,故将种名赠给许氏,以表敬意。

许氏禄丰龙生活在1亿9千万年前,是侏罗纪早期的素食恐龙,它的脖子有10个颈椎(脖子部位的脊椎骨),背椎(背部的脊椎骨)有14个,荐椎(腰部的脊椎骨)有3个,尾椎(尾巴上的脊椎骨)有45个。许氏禄丰龙前肢短,后肢长而且粗壮,前后足都有5个指(趾)头,后足的趾骨比前足的指骨强壮;前后足的第一爪都很发达。

趾骨

股骨

恐龙遗址馆的3个展台从不同角度展示了66具禄丰恐龙化石,其中70%是真实的恐龙化石,极少残缺部分由其它材料候补而成。如此规模的恐龙化石展览,唯有在中国、在云南、在禄丰才有机会看到。







行走在玻璃栈道上,脚下和两边都是恐龙化石。

这是恐龙化石修复现场

用最现代的工具复制最远古的恐龙

恐龙固然庞大,但修复必须精雕细刻。

一条小恐龙刚刚复制成功,急不可待地要冲出地下室,去寻找自己的同伴。
禄丰恐龙遗址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不解之迹:
是什么原因让如此众多的恐龙集中到禄丰?在同一地区、同一剖面的山坡里,为何藏着“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2.4亿年前至6500万年前不等的植食龙和肉食龙化石?
为什么禄丰发现了种类如此繁多、数量如此之大的恐龙化石,但至今未发现一枚恐龙蛋化石?
恐龙以绝对力量雄霸地球2亿年之后,为什么忽然集体灭绝,迄今为止,所有在禄丰发掘的恐龙化石头部都朝东,东方究竟发生了什么?
本博文章均为原创,拒绝不经作者同意的任何形式转载和使用。
联系方式如下:
MSN:ABL536@MSN.COM
QQ:175820473
mail:axiang0188@163.co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