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灵通已经走到穷途末路

(2007-05-01 06:53:12)
分类: 产业观察(IT评论)
 

小灵通已经走到穷途末路

罗会祥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一直在为小灵通叫好,但也曾作出预测,当单向收费和低廉资费的优势丧失之后,小灵通将面临生存和发展的困境。现在,小灵通已经走到穷途末路。

    从小灵通的根本优势看。

    在我国,小灵通虽然多灾多难,但也很幸运,曾经火爆一时,并且最高峰时拥有9000多万用户。与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移动通信相比,小灵通虽然不可漫游,但能在本地移动,不仅单向收费,而且资费低廉,这是小灵通迅速发展的关键,而单向收费则是最大卖点,所以受到城镇低端消费者的热烈追捧。自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实行单向收费起,小灵通的优势便不复存在,对用户的吸引力将随之减弱。

    从小灵通的市场功能看。

    在我国的移动通信市场上,小灵通的出现只是一个补充,具体的说,就是国家对中国电信业务的一种补偿。“小灵通发展到最后,国家是受损失的”,这是信息产业部的态度。国家对小灵通的政策也是权宜之计,中央领导同志曾明确批示,“小灵通的“实质是中国电信变相开展移动业务……小灵通技术落后,盲目发展,后患无穷”。如果不是缓解了通信管线建设的压力和移动通信的供需矛盾,小灵通或许早就夭折了。由于半官半商的中国电信拥有小灵通的经营权,并且关系到国家、企业和消费者等各方面的利益,小灵通才赢得了一定的生存空间。去年,固话运营商已经宣布,减少对小灵通的投资。如果中国电信拿到3G牌照,小灵通为中国电信向移动市场“过渡”的历史使命自然结束,退出历史舞台的时限也就为期不远了。

    目前,在新一代移动技术打压下,无论是双模还是高端产品,小灵通都难以解决固有的技术缺陷。数据显示,2006年上半年,上海用户投诉小灵通服务占电信投诉总量的41.14%,主要问题是信号不稳定,时有时无。小灵通2005年基本处于停滞状态,UT虽然投入巨资向3G和IPTV转型,但转得很不成功,在3G技术上先天性不足,在IPTV领域受困于政策制约。小灵通从2006年起即出现颓势,去年11月,全国小灵通用户比上月减少32万,首次出现用户数减少的情形,标志小灵通在国内的市场开始萎缩。

    当中国移动通信进入3G时代,一方面是单向收费,另一方面是3G发牌,小灵通只能陷于进退维谷的困境。由于3G的语音技术成本低于2G,加之移动市场新的竞争对手进入,3G的话费将低于现有手机话费,这将对小灵通构成致命的压力。另外,数据业务将成为3G移动通信的主流应用,而小灵通主要依赖于传统语音,更难得承载3G用户的需求,在数据业务领域很难有所作为,其生存空间必将被对手所取代。

技术潮流不可阻挡,曾经红火一时的寻呼业已经终止,小灵通退出市场只是迟早的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