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快乐生活 |
漫天飞舞的黄叶、肆意飘摇的柳枝……不经意间惊觉已是深秋,要下班时看看日历才发现今天竟然是重阳节,金秋送爽,丹桂飘香,时间过得真快!
http://bjimg.focus.cn/upload/photos/3277/74zqnDMo.jpg
九九重阳,早在春秋战国时的《楚词》中已提到了。屈原的《远游》里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这里的“重阳”是指天,还不是指节日。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则已明确写出重阳的饮宴了:“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晋时期,重阳日已有了饮酒、赏菊的做法。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
到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庆贺,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此风俗一直流传到清代。
和大多数传统节日一样,重阳节也有古老的传说。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
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点儿丧了命。病愈之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恒景四处访师寻道,访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终于打听到在东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恒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在仙鹤指引下,终于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个有着神奇法力的仙长,仙长为他的精神所感动,终于收留了恒景,并且教给他降妖剑术,还赠他一把降妖宝剑。恒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
这一天仙长把恒景叫到跟前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让恒景骑着仙鹤赶回家去。恒景回到家乡,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但是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便戛然止步,脸色突变,这时恒景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就把温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梁人吴均在他的《续齐谐记》一书里曾有此记载。后来人们就把重阳节登高的风俗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
重阳之意源于《易经》,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所以农历九月初九就成了我国传统的一个节日——重阳节。重阳节又叫登高节、重九节、九月九、茱萸节、菊花节等,我小时候,每到这一天都有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饮菊花酒、遍插茱萸、吃重阳糕等习俗。记得是1989年吧,我国把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从此,这一天又被赋予了新的意义,成为一个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老人们大多都会在这一天秋游赏景,或临水玩乐或登山健体,让身心都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不少家庭的晚辈也会为老人准备一些可口的饮食或搀扶着年老的长辈到郊外活动。
可能是因为九九重阳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除了春节、中秋节之外,中国人对这一天都有着特殊的感情。在我很小的时候,每到这一天,家里都会按这些传统习俗来过节,那时候在我幼小的心里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节,和过年一样热闹、开心、有好吃的好玩的……爷爷会再给我讲一遍这些典故和传说,可如今也只能与他在梦里相会了。
如今的电视、海报都有关于关爱老人的公益广告,呼吁人们在忙于自己工作的时候不要忽视了为你辛勤付出自己一生的老人,是啊,越来越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每每让我们疲于应付,不是加班就是应酬要么就是没完没了的会议,我们有多久没和家人吃过一顿可口的晚饭了,我们有多久没陪老人说说话唠唠家常了,今天我在这里写下这些,写下我的思念,也写下我的祝愿,愿普天下的老人都享有幸福、快乐的晚年,也希望年轻人珍惜身边的幸福,关爱老人!
http://bjimg.focus.cn/upload/photos/3277/GCtJJ4cQ.jpg
不多说了,难得今天不加班,我要早点回家。再祝大家节日快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