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板凳费”是看病难的真实缩影

(2009-08-18 10:50:29)
标签:

板凳

武汉市儿童医院

缩影

患者

问诊

杂谈

分类: 赵言赵语
“板凳费”是看病难的真实缩影

赵志疆

“晚上宝宝发高烧、抽搐,从外地赶到武汉市儿童医院住院,却被告知没有病床,只能在走廊上坐板凳,而且要收费。”连日来,不断有读者反映这一情况。8月16日,记者调查后发现确有此事,每个板凳每天还要收费十元。院方表示,住院部此举违规,将彻查。(8月17日 长江商报)

“板凳费”的横空出世,令许多人大跌眼镜,批评质疑之声因此不绝于耳。关于“板凳费”自身的荒谬,笔者无疑赘言。相比之下,我更关心这样的问题:荒唐的“板凳费”何以出现?或者换句话说,大医院何以理直气壮地向患者收取这项“昧心钱”?

毫无疑问,“板凳费”出现的背景是医院人满为患、病床紧张,而这显然是因为前来求医问诊的患者数量过多所致。仅从医院轻车熟路地收取“板凳费”来看,医院早已习惯了这种供需极不平衡的现状,那么,患者为什么热衷大医院?某位患者家长的话或许是一种解释——11个月大的儿子已经持续发烧20多天,虽然点滴不停地在打,可就是不退烧,这才赶到大医院来诊治。

“看病难”有目共睹,很多专家学者不止一次地指出“看病难主要体现在大医院,而患者过于追求大医院正是其中关键所在。”这样的论述无疑十分准确,但公众似乎总是想不明白这样浅显的道理——其中原因,不仅是因为每个人都想尽可能享受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更为关键的是,很多人是在久治不愈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不得已“迎难而上”。“时间就是生命”这句话使用在医疗卫生领域格外贴切,当基层医院20多天尚且医治不好简单的发烧症状的时候,心急如焚的家长怎能不把大医院当作最后的救命稻草?当无数家长因此而走到一起的时候,大医院怎能不人满为患?由此也就使医院的“趁火打劫”成为可能。

毋庸讳言,相比起我国庞大的人口数量,医疗卫生投入不仅存在着很大的缺口,而且分配也不平衡。大医院在资源分配中占据着绝对的优势,慕名而来的患者无疑进一步巩固了大医院的优势地位,在此背景中,大医院无疑对优秀医疗人才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至此,医疗机构不免陷入马太效应的怪圈——大医院日渐壮大却依旧人满为患,小医院日渐式微却门可罗雀。当“店大欺客”的大医院居高临下制定各种限制举措的时候,小医院忙着通过制造各种噱头招徕生意,对于患者来说,无论是“迎难而上”直面大医院“宰客”,还是义无反顾扮演小医院的“实验品”,都难逃遍体鳞伤的最终结局,到哪里寻医问诊,也许还真是个问题。

此次事件曝光之后,武汉市儿童医院表示将“彻查”。笔者相信,经历过此次风波,“板凳费”最终将寿终正寝,但看病难是否能迎刃而解,答案恐怕不容乐观。在基层医院20多天医治不好发烧、患者家属挤满医院走廊的现实背景中,缴纳“板凳费”也许还不是最坏的结果——最坏的结果是千辛万苦赶到医院,才发现即使是走廊里的一条板凳也求之不得。

如果将“板凳费”比喻为“趁火打劫”的话,严惩“打劫”固然重要,更为关键的是“灭火”。反思此次事件,与其囿于“板凳费”的噱头简单宣泄情绪,不如通过这样一面镜子来审视看病难的真实成因。8500亿元新医改投入如何分配,由此也不难得到一种有益的启示——在兼顾大医院公益属性的前提之下,更应该将关注的目光置于那些“连发烧都治不好的小医院”。如果“火势”不能得以遏制,难免会出现各类“打劫”行为,纵使取消了“板凳费”,难保不会出现其他令人啼笑皆非的收费,而这充其量不过是变换一种“打劫”手段而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