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小贩城管最美微笑盛于峰杂谈 |
分类: 赵言赵语 |
“最美战士”离“最美城管”有多远
赵志疆
近日,汶川地震中“最美微笑”战士盛于峰当城管一事被报道后,迅速成为了网络热门话题。一些网友表示不理解,担忧城管的形象会毁了盛于峰,也有人认为,盛于峰也许能树立城管新形象。对此,盛于峰表示“我不想再说什么了,我只想平静地当个城管。”(6月3日 重庆晨报)
从战士到城管,盛于峰完成了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次角色转变,然而令他始料未及的是,这份新职业竟然使他面对了如此多的质疑。不难想象,如果盛于峰不是去做城管,而是从事任何其他职业,恐怕都不至于遭受如此强烈的关注。很多人因盛于峰的角色转换而大惑不解,甚至扼腕长叹,这种态度本身足以说明,在这些人心目中,战士与城管两个概念原本就格格不入,或者至少代表着两种不同的形象。
其实,很多人都忽略了这样一个基本的事实——在国内的很多地区,大多数城管队员都是部队转业人员。也就是说,城管原本大多是“最可爱的人”,只是从事这项职业之后,在众人眼中就日渐变得不那么“可爱”,甚至是“可恨”了起来。正因为有了这样一种心理定势,盛于峰当城管的消息之后,一条“好好的为什么毁了自己呢”的留言获得了最多的支持。
人还是原来的人,什么原因使他们在新的工作岗位上逐渐变得不那么“可爱”?关于盛于峰的微笑还能保持多久这个问题,他的现任领导三峡广场管委会副主任陈永东,以“过来人”的身份解释道“很难说”,原因是“你可以一次两次微笑着劝一个摊贩离开,但如果是十次二十次都面对同样一个人,那就烦了,事实上城管执法就是如此,每天面对的可能都是同一个违规摆摊的游摊。”笔者相信此言非虚,但这番多少带有“诉苦”意味的话,在我看来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当一名小贩十次二十次遭遇同一名城管的驱赶之时,他们遇到的其他城管队员究竟还有多少?当城管队员都因驱赶小贩而心生厌烦之时,那些小贩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生存状态?
对于目前的工作,盛于峰坦言满意,毕竟“找工作不容易啊”。类似的感慨对于小贩似乎同样适用——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这句话不知代表了多少小贩的心声。无论城管还是小贩,对于正在从事着这种行当的人来说,无非就是一种工作。然而,工作性质的不同,几乎天然将他们放在了对立面上,于是我们看到,城管为了养家不遗余力地驱逐小贩,小贩为了糊口则处心积虑地打游击。在这场“猫抓老鼠”的游戏中,没有谁比谁更高尚,也没有谁比谁更低贱,大家都只不过是为了谋生,仅此而已。
很多地方都在强调城管“文明执法”,虽然有“文明”作为修饰,但仅从“执法”两字就足以看出,在多数管理者看来,小贩都是需要“法办”的对象,而不是需要“服务”的个体。在这样的城市管理思维之中,管理者注定更多地考虑如何便于管理,而不是怎样为小贩提供便利。漠视小贩利益的直接结果是小贩的生存空间受到极大挤兑,城管与小贩之间的矛盾由此不可避免。在此背景中,让盛于峰持久地发出源自内心的微笑,既不现实且很残酷——我们很难想像,盛于峰如何能在一次次无聊的“猫抓老鼠”游戏中体味到快乐?退一步说,即使盛于峰能够保持自己的微笑,姑且不谈其内心的真实感受,对于小贩来说,也实在没有太多的必要——与面带微笑相比,如果城管板着面孔就能保留自己的摊位,我想,几乎所有小贩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
尽管曾经名噪一时,盛于峰终究还是一个稚气未脱的孩子,“用一个人的力量来改变一个群体的形象”显然是他无法承受之重。笔者当然同样希望盛于峰能一直保持自己灿烂的微笑,但这需要一个最基本的前提——城市管理思路不要轻易将他推到小贩的对立面。其实,“可爱的制度”远比“可爱的人”更加可靠——制度可以使一个人变得可爱,一个人却很难撼动制度的冷漠。站在人生的岔路口,盛于峰浑然不觉自己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如果没有“最美制度”为依托,“最美城管”也许只能是他遥不可及的一个梦想。
倘若盛于峰的微笑在工作中一点点损耗殆尽,无论对于其本人还是对于旁观者来说,这样的结果真的都很残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