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火车票“选择性打折”是否“无差别涨价”的伏笔

(2009-03-17 01:11:40)
标签:

卧铺

铁路部门

伏笔

票价

选择性

杂谈

分类: 赵言赵语

火车票“选择性打折”是否“无差别涨价”的伏笔

 

赵志疆

 

铁路自春运后进入了淡季。为了拉动旅客乘车需求,铁道部推出了打折优惠政策。根据铁道部新出台的《关于短途卧铺票价优惠办法的通知》,列车运行最后一日(含当日运行)6点以后的空闲卧铺可以执行卧铺优惠票价。符合这一优惠条件的列车,将分200公里以内和200公里至400公里运行区段计算卧铺优惠票价。(3月16日 京华时报)

 

尽管铁路专家信心满满地介绍,“此次降价涵盖范围广”,但其中限制性条款的存在,使得鲜有人因此而获益——《通知》写得很清楚,卧铺打折需满足两个必要条件:列车运行最后一日6点以后、路程400公里之内。“6点以后”说明列车是在白天运行,显然并不需要“卧”;400公里之内不过几小时路程,何需一“铺”?即使票价折扣打得再多,在这样的时间和区间之内,有购买卧铺票需求的乘客究竟能有多少呢?

 

很显然,乘客对卧铺票的需求本来就是随着路程的延长而增加,反其道而行之的打折,注定无法使人真正享受到“优惠”。虽然“火车票价坚冰松动”的表象看起来很美,但这样的松动只不过是停留在其象征意义上。面对短途卧铺这类基本上没有市场需求的“滞销产品”,改变营销策略、调整价格结构本就该是顺理成章的内容,何必摆出一副惠及众人的崇高姿态?如此“口惠而实不至”的宣传口号喊得越响亮,就越是令人禁不住起疑——当铁路部门将此举解释为“金融危机大背景下推出的营销策略”之时,待到金融危机的阴霾散去之后,又会推出什么样的“营销策略”呢?

 

从1984年开始,空闲卧铺优惠的规定曾经三次出台,至今却依然鲜为人知。对于短途列车来说,乘客的最大需求莫过于硬座票,要想真正惠及众人,显然应当就此给出折扣,然而,尽管让利于民的规定多次出台,但却无一例外避开了这样的关键内容,而仅仅将注意力锁定在“既不叫好又不叫座”的短途卧铺上。这样与多数人实际需求无关的规定,自然而然被多数人所遗忘。即使如此,铁路部门依然不遗余力地推行这样的“优惠”,除了制造出一种“望梅止渴”的幻境之外,其主要目的恐怕在于表现出一种市场化运作的姿态——看,作为一家运输企业,我们也在采取价格调整的方式积极参与市场化竞争,运输淡季一样会有打折车票。

 

近些年来,铁路部门亦官亦商的双重身份一直在涨价潮中饱受诟病。短途卧铺的“自贬身价”,无疑是把自己摆在企业的位置上去“迎合市场需求”,但是这样乏善可陈的优惠,非但不足以见证市场化的易行,反倒使人看清楚垄断的难破。垄断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不可能以尽可能低的价格提供尽可能多的产品,因此,铁路部门从来没有考虑过在硬座车票的问题上让利于民,而只是挑拣出鲜有人问津的短途卧铺来展示姿态。对于乘客来说,“梅”已经给你指出来了,是否“止渴”是你自己的事,无论你是否真的能从中享受到实惠,反正火车票已经有了折扣。对于铁路部门来说,有淡季就会有旺季,能打折自然也就能涨价,而这完全是符合市场规律的。问题的关键是,与挑肥拣瘦的短途卧铺车票折扣不同,铁路部门的每一次涨价可都是全面飘红,从来不曾有过什么卧铺硬座、长途短途之分啊!

 

时至今日,铁路仍然是绝大多数人出行的首要选择,火车票价的浮动也因此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在社会融资渠道依旧不畅通、行业垄断依然根深蒂固的铁路线上,短途卧铺虽然使人看到了“梅”,但却远不足以“解渴”,甚至还会加剧“口渴”的感觉——当内部人士解释“客流量上升后将不再执行该优惠政策”的时候,真正使人担心的不是失去那些本来就很难享受的“优惠”,而是经历过所谓的“优惠”之后,火车票价会不会连本带利涨得更猛,而且更加理直气壮?倘若“选择性打折”只是“无差别涨价”的伏笔,眼前“口惠而实不至”的“优惠”,委实不要也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