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面粉“增白”还是“抹黑”

(2009-03-17 01:07:54)
标签:

增白剂

面粉加工企业

添加剂

美国

杂谈

分类: 赵言赵语
面粉增白剂,消费者有权知道自己吃了什么

赵志疆

我国面粉生产行业长期以来使用增白剂,提高面粉的白度,有关专家认为长期食用增白剂,对人体的累积损害无法估量。诸多业界人士等多次呼吁禁止在面粉加工中使用增白剂,但至今日依旧无法杜绝,卫生部有关部门表示,相关评估工作仍处在讨论过程中。(3月16日 经济参考报)

去年12月10日,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说,卫生部9日收到国家粮食局提交的有关“停用面粉处理剂——过氧化苯甲酰”的申请材料,将提请全国食品添加剂标准化委员会按照有关规则进行讨论,再最后作出是否禁用的决定。在等待卫生部做出结论之前,不妨先来回顾一下这场旷日持久的论战。

关于面粉增白剂的论战中,国家粮食局以及很多国内大型面粉加工企业,是坚定的“主禁派”,食品添加剂企业以及食品添加剂标准化委员会则是“反禁派”。“主禁派”的理由是,增白剂不仅会破坏面粉的营养结构,而且因具有致癌作用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反禁派”的理由相对简单,不过是针锋相对地提出,增白剂不会对人体构成伤害。孰是孰非,卫生部此番论证最终要给公众一个交代,不过,论战有一个耐人寻味的细节——置身其中的面粉加工企业,为什么会成为立场坚定的“主禁派”?

主张禁用增白剂的多是大型面粉加工企业,除却为公众健康着想的社会责任感之外,此举多少也夹杂着一些“私心”,毕竟,价格不菲的增白剂无形中也增加了企业的成本。既然如此,面粉加工企业为什么还要使用?答案很简单,因为雪白的面粉好卖,否则就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实际上,这也是“反禁派”的主要依据——这是消费者自己的选择。看来,在这场口水官司中,稀里糊涂的消费者又要充当起举足轻重的角色了。但是,消费者喜欢白色面粉难道有什么过错吗?要知道,他们掏钱购买的只是面粉,而不是化学原料,谁知道面粉这“一白”竟然遮住了“百丑”?

感谢此番论战升级,使我知道了原来面粉增白剂的使用范围远远超出了自己的想象,而我也相信,与我有着同样感想的人恐怕不在少数。原本以为,增白剂只是少数经营者的偶一行为,却没想到竟然是遍布整个行业的潜规则,更加没有想到的是,普通消费者在“以身试剂”的同时,还在额外为推广添加剂的使用范围提供着理论依据。事关个人安全健康,谁会轻易视之儿戏?然而,信息壁垒的存在使得消费者往往处于弱势地位,监督监管的不力又将消费者推向了更为不利的境地,于是,我们不得不一次次因遭蒙蔽而利益受损,同时还要因此而戴上愚昧的帽子任人羞辱。消费者自己选择了面粉增白剂,何尝不就是这样一个荒诞的笑话?

“反禁派”提出美国并没有禁用增白剂。这或许是事实,但是姑且不谈中西方不同的饮食结构,美国的不禁止也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企业必须严格遵守《良好生产规范》,如果没有按具体的管理规定,就会被美国法院裁定是违法行为,付出高昂的法律代价。反观国内,连是否添加了东西消费者都无从得知,又怎么会知道添加了什么、添加了多少以及是否还会添加别的什么东西?当滑石粉、荧光粉等物质都堂而皇之地打着增白剂的旗号进入面粉之后,到底有多少无良企业因此而承担了法律责任?此中的混乱,岂是消费者所应独立承担的?

《食品安全法》即将于今年6月1日起实施,其中对添加剂的规范从无害转变到了必要,即以前是无害就可以添加,现在是有必要才能添加。撇开增白剂是否有害这样的内容,卫生部此番有必要论证增白剂是否面粉所必需,本着对民众安全健康负责的态度,也为了体现出法律应有的权威与尊严,这注定是一个绕不开的内容。在此之前,既然是“尊重消费者选择”,不妨先把面食的所有成分清楚地标注出来——在所有人看来,馒头只是面粉与水的混合物,倘若标明“面粉、水和过氧化苯甲酰混合物”,不知还有多少人能认出这是什么东西,又有多少人会坦然用之果腹?

添加剂本身或许并没有错,但信息壁垒的存在以及行业的不规范运营,却往往使得消费者对其“闻风丧胆”。以平息面粉增白剂论战为目的,不失为规范食品添加剂的一次契机,无论什么时候,消费者都有权知道他们到底吃了些什么,只有这样,才能在事关自身利益的食品安全领域投出自己神圣的一票,而不至于莫名其妙成为别人随意摆布的商战棋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