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久耕如何不叫人想起周老虎
(2008-12-29 22:31:03)
标签:
人肉搜索公款高档香烟周久耕杂谈 |
分类: 赵言赵语 |
网络监督结果是否经得起监督
赵志疆
记者28日获悉,南京市江宁区房产管理局局长周久耕因擅自对媒体发表不当言论,在社会上产生了不良影响,调查表明他还存在用公款购买高档香烟的奢侈消费行为,江宁区委经研究决定免去其房产管理局局长职务。(12月29日 新华网)
人肉搜索、网络反腐的力度究竟有多大,曾经牛气冲天的“周至尊”不幸成为了一个鲜活的“标本”——人肉搜索之处,当地官员腕上手表销声匿迹,高档香烟甚至因此遭到“围剿”;网络反腐过后,周久耕局长头上乌纱颓然落地,静静等候下一步发落。表面上看起来,网友的力量因此次战役而展现的淋漓尽致,然而细细想来,此役过后依旧留给我们太多未解之谜——一场因香烟而起的风波,最终完全归咎于香烟本身,而这是否就是我们想要看到的结果?
实际上,关于周久耕行为的定性,有些官方认证原本就显得多余,譬如“奢侈消费”;还有一些认证,则根本含混不清,譬如“公款购买”。售价一百多元一包的香烟,当然是一种“奢侈消费”,而“奢侈消费”本身并不能算是什么问题,充其量不过是一种不健康的消费观念或者纯粹的浪费习惯使之然,问题的关键是支撑周久耕“奢侈消费”的底气何在?货真价实的奢侈消费品明明白白地摆在桌面上,周久耕局长到底是自掏腰包,还是慷国家之慨,这才是网友最为关注的焦点所在。
“天价香烟”事件之所以备受关注,是因为几乎所有人都明白,这种“吸者不买、买者不吸”的奢侈品多半是由公款购得。那么,“天价香烟”究竟是以什么样的理由和方式堂而皇之地揣入了个人的口袋?如果公款购买支撑“奢侈消费”的对象“人人有份”,充其量属于小金库的范畴,最严重地说也不过是集体腐败;如果公款购买奢侈品仅限于个人消费,那么最起码也属于挪用公款,甚至有可能构成贪污罪。毫无疑问,辨明此中真相才是网友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目的所在。
然而,含混不清的官方认证无疑使网络重拳一一打在了棉花上——“奢侈消费”本身不足以说明任何问题,“公款购买”则包含很多种情况。两个不是问题的问题叠加在一起,最终只能得到一个不是结果的结果——周久耕局长被免职。免职不仅仅意味着周久耕只是暂时离开局长宝座,同时意味着他随时可以东山再起。而且,这种看起来很美的“阶段性胜利”很有可能就是最终的结局——与所谓“香烟门”相比,太多的问题官员早已纷纷“带病复出”,一包香烟是否会成为周久耕攀登仕途过程中“无法承受之重”?
此事过后,有人在庆幸周久耕没有成为“周老虎”第二,然而我却看不出他们有什么不同。同样因“道具”而起的风波,同样最终归咎于“道具”,声嘶力竭的观众不仅没能呼唤出真正的主角,甚至就连跑龙套者也只是留下了一闪而过的背影,乃至于大戏早已上演,我们依旧只能凭借寥寥数语画外音望着一团模糊的银幕发呆。一波三折的“周老虎”凭借一张照片给我们留下了将近一年的悬念,豪气冲天的周局长丢下一包香烟成全了画龙点睛的“年终大片”。兴趣盎然的观众始终只能依稀看到摆放在台前的道具,而无法分辨是什么人出于什么目的摆放下道具,以及这样的道具对于整个剧情意味着什么,网络监督的尴尬莫过于此。这样的舞台剧,究竟是喜剧、悲剧、抑或是闹剧?
就在同一天,南京市委领导掷地有声地表示:党员干部要经得起网络监督。看到这里,我忍不住好奇——网络监督的结果是否经得起监督?如果“经得起网络监督”只是以重新摆放甚至修饰道具为表现的话,那么这样的舞台效果很容易实现——大不了大家一起望着空空如也的银幕发呆。如果真的是为了达到观众的满意,则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无论什么时候,观众对看清演员的渴望都远甚于道具,基于此,起码应安排剧中人一一登台亮相接受观众的打量,而不应丢下几件道具就急匆匆宣告剧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