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团取暖”的石油巨头更令人望而生畏
(2008-12-25 22:30:39)
标签:
经济政策性亏损中石化中石油巨头杂谈 |
分类: 赵言赵语 |
“抱团取暖”的石油巨头更令人望而生畏
赵志疆
12月19日,中石油总裁周吉与中石化总裁王天普出席了2009年度的“原油互供协议”签字仪式,放弃从前的竞争策略,开始联手保价。专家认为,两大集团的原油互供“很有可能独立于国际油价,可能在60美元左右”。但也有专家表示不看好这种价格联盟。 (12月24日 21世纪经济报道)
随着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持续蔓延,国际油价节节败退。在此背景之下,国内石油巨头的日子也不好过——曾贵为“亚洲最赚钱公司”的中石油,竟然沦落到寄希望于曾经的竞争对手中石化来“拉自己一把”。粗看这样的新闻,不由得使人感叹于金融风暴的巨大威力,以及瑟瑟寒风之中企业的脆弱与无力。
不过,这样的“攻守同盟”还是给人留下了太多的疑问。促成两大石油巨头联手的原因在于资源不对称——中石油原油资源丰富而市场狭小,中石化市场广大但上游资源却相对匮乏。国际油价不断下跌的过程中,对中石油的影响显然更甚一筹。中石化固然可以“拉兄弟一把”,但此举却有着一个最起码的底线,那就是不能将自己拖进泥潭。那么,中石化有这样十足的把握吗?
我看有点悬。“联手保价”固然可以帮助中石油暂解燃眉之急,同时也必然增加中石化的成本压力,而且这些成本压力暂时还无法体现在成品油价上——日前,国家发改委已经发布新的成品油价格,此番下调已含提高成品油消费税单位税额的因素,同时规定2009年1月1日实施成品油税费改革方案时,国内成品油价格水平不提高。而此次调价的依据也注定是国际变幻莫测的原油价格,不可能事无巨细涵盖到国内石油巨头的“内部合作”,否则的话,两大石油巨头也就完全没有必要实施所谓的“联手保价”。在此背景中,即使我们可以不担心国内石油巨头擅自提高成品油售价,但却不得不提防他们的另外一个杀手锏——政策性亏损。
国内油价不断上涨的过程中,“政策性亏损”俨然石油巨头发动涨价攻势的不贰法宝。两大巨头“联手保价”之后,“不买对的只买贵的”的中石化必然增加成本,长期秘而不宣的垄断账本使我们根本看不出来,此举是否会导致亏损;在国际油价跌跌不休的大背景中,中石油尽管得到了中石化的鼎力相助,其自身的成本压力依然可想而知,甚至出现亏损也未必没有可能。如果他们在“联手保价”之后同时祭起“政策性亏损”的大旗,结果将会怎样?当多数民众对此次油价调整意犹未尽,甚至一厢情愿地盘算“成品油其实还应该有一块钱左右下降空间”的时候,可曾想过,就连这意犹未尽的快感也有可能稍纵即逝?
通过此次“联手”,我们意外地发现所谓“联手保价”对两大巨头来说,竟然是一种例行公事——拥有原油资源优势的中石油,每年都会按协议价格向拥有市场优势的中石化提供一定量的原油。那么,当国际油价高企之时,国内勘探开采成本较低的优势究竟体现在了哪里呢?国际原油价格高涨,国内原油随之水涨船高,中石油中石化个个盆满钵溢;国际原油价格低迷,国内原油依然能够独善其身,手握“政策性亏损”利器的两大巨头照样进退自如。在《反垄断法》早已付诸实施,在“禁止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禁止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早已成为法律条文之后,两大石油巨头的此次“抱团取暖”怎能不使人大惑不解、惶恐不安?
金融风暴面前,石油巨头低调的“抱团取暖”非但不足以令人欣慰,甚至不免使人感到不安——凭借根深蒂固的垄断地位,石油巨头可以轻易地化危为机,将风险与压力转移给消费者。基于此,除了祈祷风暴早点过去,石油巨头们的利益千万不要因此受损之外,我们到底还能做些什么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