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学费成为扭曲人性的催化剂
(2008-07-26 12:22:34)
标签:
学费盗窃抢劫犯罪杂谈 |
当学费成为扭曲人性的催化剂
赵志疆
暑假来临,伴随着招生工作的结束,很多学生和家长不得不为即将到来的新学期筹集学费。于是,关于学费的话题照例日渐增多了起来。
为给俩儿子攒学费,家境贫寒的马小春(化名)在春节期间入室盗窃,8天之内作案3起获利2.24万元。在周围人眼里,马小春是“平常可老实一个人”。(7月24日 东方今报)云阳警方在破获“7·20”绑架案的同时,让人震惊的是,5名绑匪中竟有4名是应届高中毕业生。更令人惋惜的是,他们的高考成绩都不错,绑架的动机是为了解决上大学的学费问题。(7月24日 重庆时报)
实际上,根本无需罗列更多,仅以“学费”和“盗窃”或者“抢劫”为关键词在互联网上搜索,此类报道之多令人触目惊心。毫无疑问,这些人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而贫穷正是其铤而走险的关键原因。虽然这并不能成为逃避责任或免受处罚的理由,面对这样的悲剧还是令人禁不住喟然长叹。他们理应受到法律的制裁,但事情的结果又不该只是法律制裁这么简单。
教育与医疗、住房并列为三大民生问题,如果说住房和医疗问题还有可能被人为避开的话,教育问题对于任何一个家庭来说则根本避无可避。近20年间,不仅大学学费上涨了25倍,就连中学、乃至小学的学费也正在日渐成为普通老百姓难以承受之重。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李培林曾在《2005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中指出,“连续数年,多项关于城乡居民储蓄目的调查中,子女教育费用均被排在第一位,超过养老与住房。”尽管位列家庭支出的首位,面对日渐高涨的学费,依然有很多贫困家庭无力承担,他们究竟应该怎么办?
令人痛心的结果是,在目睹了“因教致贫”、“因教返贫”现象的增多后,我们吃惊地看到,因学费铤而走险的现象也在日渐增多,居高不下的学费也因此而日渐成为扭曲人性的催化剂。因为贫穷,他们笃信“知识改变命运”,然而恰恰是因为贫穷,求取知识的道路也变得异常坎坷,乃至于在知识尚未改变其命运之前,为筹集学费的铤而走险已经率先改变了他们命运的轨迹。面对这样的悲剧,不仅仅是他们的家人,我们每一个人其实都羞愧难当——这些弱势群体的挣扎与困惑,不仅让我们看到了畸高学费的冷酷与无情,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社会福利保障的软弱与无力。
虽然助学贷款之类帮扶措施已然不少,但随之而来的苛刻限制似乎同样不少,与此同时,居高临下的发号施令以及颐指气使的道德条款屡见不鲜。仅就这些为学费而以身试法者来看,他们委实不曾对那些助学措施抱有太大的幻想——因为他们宁愿冒险逾越法律的底线,也不愿相信助学措施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换句话说,在他们心目中,获取助学帮扶也许比逃脱法律制裁的希望更加渺茫。面对“占据家庭开支首位”的学费问题,他们尚且如此捉襟见肘、举步维艰,面对其他问题时的压力自然也就可想而知。在面临生存与违法的抉择时,人们将很容易用违法来换取生存。那么,我们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有没有为他们提供最基本的“兜底”,补上这块容易扭曲人性的“短板”?
为学费铤而走险者已经为自己的冲动付出了代价,然而,当他们重新面对生活的时候,他们能否摆脱生活的窘迫、避免因贫穷而重蹈覆辙?此时此刻,这样的问题无疑更具现实意义。除了寄希望于学费的降低之外,我们更愿意看到各种助学措施的日趋制度化、人性化,以及逐步建立并完善社会救助体系,这不仅仅是一个文明国度本应具有的人文关怀,同时也是避免类似悲剧再次发生的根本所在。下一个暑期来临的时候,希望不再看到类似为学费铤而走险的悲剧。